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工研院與中油深化合作地下探勘技術 聯手打造地熱生力軍
 

【CTIMES/SmartAuto 編輯部 報導】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4355】

政府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為推動地熱發展,轉動再生能源兆元商機。在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工研院攜手台灣中油公司於今(11)日簽署「臺灣地熱區地下探勘技術深化及資訊交流合作意向書(MOU)」,工研院與台灣中油共同宣布,針對地下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鑽井及生產能力、地下地熱模型等技術,強化雙方科研能量。由於地熱開發成功與否受制於資源掌握高低,藉由工研院完整的評估技術及台灣中油的鑽井專業,雙強聯手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挹注一支地熱生力軍。

工研院與台灣中油簽署地下探勘技術深化合作意向書,圖左至右為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王人謙、經濟部能源局主秘翁素真、台灣中油探採事業部執行長張敏。
工研院與台灣中油簽署地下探勘技術深化合作意向書,圖左至右為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王人謙、經濟部能源局主秘翁素真、台灣中油探採事業部執行長張敏。

全球為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企業對綠電需求與日俱增,帶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估計,與其他再生能源比較,2022年地熱發電平均發電成本?3.95美分/kWh,較風電及太陽光電價格更低。

經濟部能源局表示,政府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目標,在地熱產業推動上,除了宜蘭清水地熱區的招商案,預計今年將進行第一階段商業運轉,下一階段目標則是新北市硫磺子坪地熱示範區招商案。很高興雙方簽訂MOU,未來以工研院的探勘分析結合台灣中油的鑽井技術成為最佳組合,相信雙方的實質合作,持續讓我國地熱發電產業發光發熱。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人謙表示,工研院是臺灣唯一具地熱發電廠開發一條龍技術的研發機構,2018年協助業者於宜蘭清水建置300 kW地熱電廠,是我國地熱開發重新啟動後的第一座商轉電廠;另外,也進一步研發電廠智能化預診技術,降低電廠運維成本與提升電廠運轉效率,協助地熱產業升級。此次與台灣中油簽署MOU,未來透過共享技術資料庫,強化我國地熱地質探勘概念精準度,期望提升鑽井成功率及地熱電廠建置量,帶動臺灣地熱能的全面開發。

台灣中油表示,台灣中油參與地熱探勘可追溯至民國50、60年代,逐步建立起今日地熱探勘之基礎評估資料,2018年起在宜蘭仁澤土場地區,陸續完成4口地熱探井,預計今年再於土場鑽3口地熱探井,展現推動地熱能源決心。未來透過台灣中油與工研院互相分享專業技術與資訊,期能加速地熱開發與研究的發展與速度。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帶,地熱資源豐富,地熱能之開發可有效提升我國電力系統備用容量率,紓解用電困境。全島已發現超過100處以上的溫泉與地熱潛能區,由於地熱發電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與時間鑽鑿探勘井,投資風險相對高,一般民間企業較難獨力負擔,工研院是臺灣唯一具有地熱發電廠開發一條龍技術的法人單位,包括:地球物理探勘、小口徑鑽探技術(slim-hole)、產能測試等前期資源驗證能力,以及電廠建廠前的規劃及風險專業評估。

工研院擘畫「2030技術發展策略與藍圖」,在永續環境應用領域,積極投入新能源技術開發,地熱發電以水作媒介,將地球內部的熱能導引至地表,利用高壓蒸汽推動機組24小時穩定發電,潔淨與基載供電的特性,為21世紀最重要的再生能源之一。

關鍵字: 地下探勘  綠能  再生能源  地熱發電  中油  工研院 
相關新聞
智慧校園 ICT+AI 把關 7-11未來超商X-STORE 8啟動
工研院攜手聚賢研發 開拓農業伴生創電新模式
海委會攜手海廢標竿企業 赴日共創循環經濟新契機
工研院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助2025年通訊業產值破兆
工研院攜手中華電信打造AI辨識系統 為保護黑面琵鷺注入活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 雲平台協助CAD/CAM設計製造整合
» 誰在守護機器安全?資安管理與存取控制必備指南
» 雷射干涉儀實現線型馬達平台 位移即時補償回授控制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29.253.14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