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產業快速邁入循環經濟,工研院攜手循環台灣基金會近日以實體與線上雙混合模式,舉辦邁向淨零永續-循環合作模式之「產品服務化」發展機會研討會,聚焦在循環經濟的實踐實例,邀請循環台灣基金會、和泰興業(大金空調)、漾拓國際、工研院專家分享最新趨勢。
|
工研院攜手循環台灣基金會舉行邁向淨零永續-循環合作模式之「產品服務化」發展機會研討會,聚焦在循環經濟之實踐實例。 |
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兼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表示,在全球追求永續、減碳與對抗氣候變遷大環境下,促進能源轉型與資源使用效率提升已蔚為趨勢;能資源大量依賴進口的台灣,相較他國挑戰更為嚴峻,需要急起直追。
然而,循環經濟的範疇極廣,包含許多跨領域、跨產業的合作模式,仰賴更多創新技術的投入。此外,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建議企業還必須善用循環經濟中的生產理念,思考如何從產品設計端就以生命週期思維(Life Cycle Thinking)出發,考慮到資源循環整體過程,使材料消耗透過再利用降到最低,相對的提高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能源策略長林志勳表示,循環經濟的實踐需要靠產業鏈各個環節建立循環合作模式,方可促成環境與經濟雙贏局面。此外,消費者是否願意改變行為模式,接納新的商業模式,也扮演重要角色。2022年「淨零永續跨域小組」研析8個案例,透過每個月定期交流會議,腦力激盪勾勒循環經濟新商模。案例包括:公有住宅電器租賃、冰水主機空調服務、能源大用戶儲能租賃、政府綠色採購以租代買、路平專案、食品加工副產物循環再生、廢塑膠包材循環再生、工具機加工製程減排服務。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表示,循環經濟是台灣產業特別是製造業因應 2050 淨零排放的關鍵策略。企業採行「產品服務化」商業模式,讓產品以「提供服務」的方式來創造價值,將原物料視為資產,更能帶動企業導入產品模組化和延壽設計。促使產品、零組件和材料能被循環運用,進而減少製造需求量,使營運活動和製造排放脫鉤。服務化對製造業來說是一個化危機為轉機的契機,轉型為高知識含量與深耕顧客的「服務業」。
全球朝向低碳可再生的循環經濟發展,工研院2022設立「淨零永續跨域小組」,集結跨領域產業研究能量,深入研析循環合作示範案例,探討循環經濟如何導入不同應用領域,達到減碳效果。邁向淨零,需要大幅轉變生產和消費的模式,從大量開採、排放的線性經濟轉變為以零廢棄、零排放為目標的循環經濟。為此循環台灣基金會提出「加速循環合作,共解氣候危機 (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CC4CC)」 倡議,以淨零為目標,推動品牌商和供應鏈的循環經濟合作。透過雙方對話研議從整體價值鏈導入循環經濟的機會,促成環境與經濟雙贏局面。
此次研討會邀請到兩位業界廠商談論推廣產品服務化的實際經驗,分別是和泰興業(大金空調)總經理林鴻志分享大金空調從「淨零」做起空調設備租賃案例;以及漾拓國際總經理鄭加新,以「從『一道光的出租』到『碳管理訂閱服務』」為題,分享從客戶需求變動等趨勢觀察,推出光源服務化商模的歷程,到推動「創能儲能用能」服務平台的展望、挑戰與所需資源。
此外,研討會針對「循環合作模式邁向淨零永續」議題,邀請各界專家共同進行會後會談,專業分享產業推廣產品服務化成功的因素、所需資源以及面臨挑戰等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