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新型i.Sense EC.W感測器讓拖鏈系統即時狀態監測更經濟實惠
 

【CTIMES/SmartAuto 陳玨報導】   2022年08月01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2679】

物聯網、大數據和自主機器人:工業 4.0 的轉型正在全面展開。這適用於在機器中已具有智慧化功能的零件,例如提供有關其狀態的數據。然而,對於企業來說,智慧技術的整合往往很複雜,並涉及到外部安裝工作。igus智慧工程塑膠業務部主管Richard Habering解釋:「我們還發現雖然線上服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流行,但在商業環境中,人們對外部資料連接非常敏感,通常不希望機器連接物聯網。然而,客戶又希望整合現有控制系統並擁有智慧功能。」

i.Sense EC.W 感測器可在拖鏈的整個使用壽命期間進行經濟實惠的狀態監測和預測性保養。(source:igus GmbH)
i.Sense EC.W 感測器可在拖鏈的整個使用壽命期間進行經濟實惠的狀態監測和預測性保養。(source:igus GmbH)

機器故障和停機是製造業中最大的成本花費之一。對於保養人員來說,防止意外停機非常重要。為此,igus推出用於滑動拖鏈系統的新型 i.Sense EC.W使用壽命感測器。低成本感測器產品售價約248歐元,可實現經濟實惠的即時磨損檢測,由於整合無電位觸點,無需連接網路即可直接連接到PLC機器控制系統。包括感測器、電線電纜和評估電子設備。客戶還可以選擇透過i.Cee模組將感測器連接到各種網路和物聯網系統,從而將其整合到預測性保養概念中。使用壽命感測器可用於E4.32、E4.42、E4.56和E4.80 igus拖鏈-更多用於E4Q、E2.1 和E2/000系列的尺寸已在規劃中。

新型低成本感測器的基本原理很簡單:在摩擦應力區域,幾乎所有 igus 高性能工程塑膠產品都含有導電元件。這些零件以巧妙的幾何結構放置,可在發生訊號中斷或電阻變化時確定產品的使用壽命。可透過系統監視器輕鬆地將該資訊輸出給操作人員,如達到 25% 的水準時(連接到有關待更換拖鏈的資訊)。

i.Sense EC.W感測器適用於惡劣、昏暗和髒汙環境以及頻繁使用或難以到達的應用。它安裝在固定端側邊的最後一個橫桿上,記錄拖鏈側段的當前狀態。感測器測量橫桿之間的距離,該距離與拖鏈側段磨損成比例縮小。因此,該感測器可用於遠端監測每個機器磨損部件--這將使未來許多其他動態工程塑膠產品受益。

即時的預警提醒可防止意外停機或過早更換拖鏈,–這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也具有優勢。這意味著不再根據保養間隔更換拖鏈,而是僅在必要時更換--最終降低了保養成本。將使用壽命感測器直接連接到工廠控制系統,透過可計畫的保養將成本降低80%。為確保最佳的產品品質,igus在測試實驗室進行大量測試,僅拖鏈系統每年就記錄和分析超過三十億次測試循環。這些測試用於不斷優化和精進igus產品。例如開發工程師已將使用壽命感測器的尺寸大大減小到 2.5mm x 4mm,以便在其他位置也可以進行測量,並為幾乎所有滑動應用提供明確的狀態資訊。而此不僅在拖鏈領域帶來了決定性的優勢,而且為許多其他磨耗應用中的狀態監測開拓新的可能性。

關鍵字: 感測器  拖鏈系統  即時狀態監測  igus 
相關產品
Microchip支援NIDIA Holoscan感測器處理平台加速即時邊緣AI部署
igus新型連座軸承適用於太陽能追日系統應用
igus新型XXL卡車於歐洲各地移動路演
2024年vector競賽由太空科學家奪金獎
Igus不含 PFAS 的 chainflex 耐彎曲電纜:提供多面向安全保障
  相關新聞
» 整合創新X智造未來 TIMTOS 2025聚焦AI新商機
» 金屬中心於2024 TASS展示多項創新技術 攜手產業加速綠色轉型
» 金屬中心研發成果加值五金產業硬底氣 搶占全球供應鏈席次
» 金屬中心串聯國際 推動氫能輸儲管線模組化技術
» 金屬中心與金全益合作推動JIS檢測及品質技術發展
  相關文章
»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 雲平台協助CAD/CAM設計製造整合
» 誰在守護機器安全?資安管理與存取控制必備指南
» 雷射干涉儀實現線型馬達平台 位移即時補償回授控制
» 使用MV Drive、同步傳輸控制降低能源成本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5.234.17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