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節能 節費 節制 智慧能源啟動新生活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3年07月31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3437】

全球暖化,促使京都議定書簽訂及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決議帶動一系列減少溫室氣體政策,作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台灣當然不能置身其外。有鑑於此,經濟部能源局積極推動諸多節能減碳辦法與政策,包含:一般民眾熟知的家電能耗分級標示及獎勵補助、夏季節能衫推廣、節能產品展售、節能設施建置、產業節能輔導推廣等措施等,期盼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並創造350億元商機!

智慧能源啟動新生活 BigPic:600x400
智慧能源啟動新生活 BigPic:600x400

「節費」、「節能」、「節制」 能源資通訊論壇啟動智慧能源新生活

經濟部能源局今(30)日委託資策會與遠見雜誌假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共同主辦「能源資通訊論壇」,邀請專家學者以「節費」、「節能」、「節制」三大重點探討並研商能源資通訊的問題及挑戰,期以具體提供政府規劃參考方針。會中並安排由資策會執行長吳瑞北、資策會智通所所長馮明惠、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理事長林法正、中華民國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輝俊等代表進行「能源資通訊系統產業共識啟動儀式」,正式啟動工作小組,積極推動能源資通訊產業規範,以利於未來自動化需量反應系統與能源管理系統之整合。

放眼國際節能科技發展趨勢,先進國家在既有能源效率提升基礎上,已逐步導入資通訊科技,開發自動化、智慧化之節能應用。美國加州曾於2000年歷經一場電網危機,造成大範圍停電,導致重大經濟損失,為此,加州政府開始推動以資通訊科技為基礎之「自動需量反應」,美國能源部更進一步將該技術演進成「開放式自動需量反應」,即OpenADR標準規範,推廣至美國全境;至2012年,用戶參加自動需量反應辦法之設備容量接近72,000百萬瓦(MW),約佔其夏日尖峰發電9.2%,也代表該技術為電力系統創造9.2%的備載容量與節能空間,相當於我國協和電廠與大林電廠之發電裝置容量總合,節能效率相當驚人。

落實推動「自動需量反應」 預期2020年將創90億產值

「自動需量反應」原始目的係因應尖峰負載及突發事件,而美國現有的自動需量反應系統,主要則用於尖峰負載抑制及經濟性調度,每日約可節能8,700萬度電以上,成為歐盟、大陸、日本、韓國推動節能減碳政策之學習範本。我國經濟部能源局也特別委由資策會執行「能源資通訊系統應用技術推廣計畫」,與台電公司合作,針對供電壅塞區域,積極籌建我國第一套自動需量反應示範系統。

經濟部同時也將今(2013)年訂為「自動需量反應推動元年」,在推動技術的同時,更積極輔導資通訊廠商,建立自動需量反應產業加值鏈,在我國佈建中智慧電表系統基礎上,開拓創新加值服務,帶動智慧家庭、智慧建築管理相關應用滲透率,預計至2020年可創造90億以上產值,並製造自動需量反應容量達3,100百萬瓦以上。資策會也希望透過相關政策的推動,能協助民眾養成節約用電的好習慣,更透過能源資通訊的輔助,有效達到省電節能減碳的目的,進而建構更新、更有效率之商業模式,帶動能源產業鏈的整體效益,使我國進入智慧節能先進國家之列。

關鍵字: 智慧能源啟動新生活  資策會 
相關產品
資策會攜手30家產學研共組聯盟 搶運動產業轉型商機
資策會知識圖譜標記工具服務上線 資料標記節省80%時間
經濟部偕微軟與Google 培育高中職生AI職能
使用人工智慧來建置企業知識圖譜
資策會與和成衛浴合作打造空總HCG智慧廁間新體驗
  相關新聞
» 應材於新加坡舉行節能運算高峰會 推廣先進封裝創新合作模式
» 生成式AI海嘯來襲 企業更需要AI雲端服務來實現創新與發展
» 研究:Android品牌多元化布局高階市場 本地化策略與技術創新將引領潮流
» AI走進田間 加拿大團隊開發新技術提升農食產業永續發展
» 以電漿科技回收鋼鐵業二氧化碳 比利時打造全球首例
  相關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韌體開發套件 : MCC Melody簡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52.14.27.12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