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近期致力发展的智能交通,其重点领域有个比较容易记的谐音名词,叫做「铁公鸡」,也就是「铁路」、「公路」、「机场」,此三者中,铁路的投入金额最为庞大,自2003年以来,中国官方已核准的投资规模约有人民币4兆元,已完成投资则超过1兆5千亿元。
中国大陆的铁路依规模与长度可分为两类,一是区域之间的互连,例如京沪铁路或珠三角到长三角,这类长距离、横跨大区域的建设,都以高速铁路为主,另一种是区域之间与城市内,例如广深线(广州到深圳)、沪宁线(上海到宁波)或上海、北京、广州等,这类建设就以一般铁路或轻轨居多。
观察市场现况,目前中国大陆一线城市的轨道建设虽均已有一定规模,不过都仍继续扩建中,再加上二三线城市的陆续开工,预计2015年全中国将有22条铁路开标,以每一条铁路约1,000部工业电脑的需求量计算,2011年的中国就有2万台以上的商机。
轨道交通的控制系统,可分为月台与列车两部份,而这两部份都会使用到工业电脑,在月台方面,主要是乘客服务与安全监控,乘客服务包括自动售检票系统(AFC )、车站乘客资讯系统(PIS),安全监控则为防灾报警自动系统(FAS),列车方面除列车的行使控制系统外,轨道上的信号控制、通信指挥调度也都含括在这部份。
公路方面,中国大陆目前会用到工业电脑设备的系统,主要为测速器(大陆称电子警察)与监控设备,另外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也开始大量自动化,公路系统内建的工业电脑产品,多以辨识车辆为主,再佐以不同功能,区隔其应用,例如测速器是利用感测器侦测行车速度,当车速超过预设值,就启动摄影机纪录车牌,收费系统也是一样,系统先侦测车机的储值纪录,若余额不足,则迅速纪录车牌,以利后续收款程序。
机场也是智能交通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过以往研究都以地面的交通建设居多,机场系统较少谈及,其实现代机场已大量使用工业电脑产品,从航班显示的Digital Signage到各系统的通讯链接,背后都可见其踪影。
分析智能交通与其他应用领域对工业电脑规格需求的不同,严苛环境与长时间运作是两大重点,交通建设绝大多数的设备,都必须24小时暴露在户外,而户外严苛的环境,绝非室内可以比拟,以高速公路为例,一部架于路边的测速器,必须面对白天太阳的高温、路上的灰尘、车辆行驶的震动、寒暑的高低温差,而即便是位于地铁中的列车号志,也要抵挡列车行驶的强震、多尘与油污,这些情况都对交通设备带来严苛的挑战。
除了环境恶劣外,交通系统的另一要求是稳定的长时间运作,一般而言,铁路与机场的营业时间至少都有18小时,公路更是24小时不中断,而在倚赖交通设施甚深的情况下,交通设备对现代人的影响非常大,试想若在尖峰时刻,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系统故障,改用人工作业,或地铁售票、机场航班系统故障,会对多少人带来不便,因此长时性与稳定性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要求,不过话虽如此,要作到仍不容易,产品也是经过严苛的研发测试,才获得市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