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陳光旭:專注、分工以迎接微利時代
專訪Conexant大中國區業務副總裁陳光旭

【作者: 黃俊義】   2002年08月0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7218】

《照片人物 陳光旭:這10年來台灣廠商逐漸將訂單由外商的手上轉移到台灣人手上,藉由台灣的製造能力,讓外商只專注於行銷與研發的業務上。》
《照片人物 陳光旭:這10年來台灣廠商逐漸將訂單由外商的手上轉移到台灣人手上,藉由台灣的製造能力,讓外商只專注於行銷與研發的業務上。》

黃俊義:台灣已是全球第二大IC設計基地,上、中、下游產業聚落密集,生產製造的垂直供應鏈完整,又鄰近高度成長的大陸市場,具有多方面的便利性。


組織走向專業與分工

本社總編輯黃俊義(以下簡稱黃):近來我們看到Conexant的事業佈局有了不少變化,這當然是為了因應市場的變局。可否請您先來談談貴公司新佈局的思考脈胳,希望展現什麼樣的新氣象呢?


科勝訊系統(Conexant)大中國區業務副總裁陳光旭(以下簡稱陳):Conexant是在1999年從Rockwell半導體事業部獨立,在去年年初之前陸續透過購併買了11家公司,在2000年下半年景氣產生反轉的現象時,公司內部就開始很審慎的思考競爭力的問題,因為在購併了這麼多公司之後,如何將資源包括技術與IP等,整合後運用在現有的產品上,以發揮最大的綜效,我們認為利潤微小化時代已經來臨,專注發展自身優勢與更精細的分工作業是因應此一趨勢的重點。


事實上,在2001年元月之前,我們的組織架構基本上以五個產品線為主,業務與技術支援人員各有其專精的產品領域,也可說是相當複雜;面對不景氣的市場,Conexant的策略就是將公司的資源做進一步的整合與分配,在去年2月時先將寬頻基礎建設部門獨立,該部門業務包括:xDSL(數位用戶迴路)、Fiber Optical(光纖)與ATM(非同步傳輸模式)等頭端(CO)應用的產品,是第一個從Conexant獨立的部門,獨立後的名稱叫MindSpeed(敏迅科技),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會在NASDAQ正式掛牌。


到了去年年底,我們又進一步將無線通訊事業部門獨立,與美國東岸一家名為Alpha Industrial的公司合併,其中考量的重點是Alpha與我們的產品有相當程度的互補性,在找到能將我們GSM產品做進一步整合與功能提升的夥伴後,也確定我們的手機晶片部門從Conexant獨立,新的公司名稱為「Skyworks」,這部分的獨立與合併動作已經在今年6月完成,並且在那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


黃:所以,Conexant在生產的部分是否也有類似的規劃呢?


陳:我們先前也有自有的晶圓廠,不過因應Conexant資源的規劃與調整,在今年三月,我們將晶圓廠的業務方向做了部分調整,定位上,不再是專屬於Conexant的一個晶圓廠,而是以Foundry Service(晶圓代工)為業務主軸;另外,也引進部分外部資金,Conexant只持有部份股份,讓他成為一家獨立的晶圓代工廠,公司名稱叫做JAZZ,以特殊製程為主,包括Bipolar與SiGe(矽鍺),而Conexant以CMOS製程為主的產品,目前也都已交由聯電與台積電代工了。


黃:專業分工本是企業突顯其優勢的必要策略,但現在晶片設計的發展又同時得兼顧系統性的整體考量,尤其是兼具數位與類比功能的網路通訊晶片。貴公司如何在此兩端取得平衡呢?


陳:目前Conexant的業務重點除了過去的Analog Modem之外,還有寬頻網路用戶端(CPE)的晶片產品,而不論是過去的Rockwell或是早期的Conexant,在通訊領域包括有線與無線的產品,我們的專長都是在系統級的解決方案(System Solution)上,這樣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除了硬體之外還包含了提供通訊協定的軟體,以Conexant的立場來說,只要是我們決定要投入的市場,基本上我們都希望能提供一個完整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如您所說,通訊類的產品都有處理類比與數位訊號的需要,所以這部分的能力也是Conexant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要發展系統性的產品則兩類能力缺一不可,才能發展出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Conexant本身在這方面耕耘已久,我們對這方面的技術優勢很有信心。尤其是在混合訊號(Mixed Signal)的技術上,是Conexant一直以來都積極發展的核心能力之一,在現今的單晶片產品集積程度越來越高,產品尺寸、耗電量與散熱能力等卻越來越被要求的狀況下,Conexant對自身的優勢相當有信心。


軟體技術越來越重要

黃:談到整合能力,數位與類比技術的整合,只解決了硬體的部分,但軟體看來也不可或缺,硬體公司會不會輕忽了這個部分呢?


陳:剛剛提到晶片的集積程度越來越高,所以搭配在晶片上的Firmwave(韌體)就變的越來重要,而隨著應用層次的複雜,軟體研發能力也需要跟著快速的提升,目前確實有很多公司在硬、軟體的提升上,軟體能力總是落在硬體能力之後。解決的方法一般有兩個:一是花錢跟具有相關能力的公司購買;一是犧牲產品效能,最好的方法當然還是擁有自己的技術。


黃:再回到產品面來看,台灣在網路設備的代工已是全球第一,可以說是你們的最大客源。貴公司在此市場的發展現況如何?由於這算是頗為成熟的市場,還有什麼突破的空間嗎?


陳:目前Conexant的兩大產品線中,第一個就是Modem晶片,這也是過去我們最具利基的產品,在未來的5~10年內還是一個可以持續穩定成長的產品,因為目前還沒有看到可以完全取代Modem的產品出現。


在ADSL產品方面,近兩年來市場迅速成長,不過由於其商業模式以標案為主,相關產品無法在零售市場或是結合PC產品很方便的取得,也無法像撥接一樣,透過臨時的電話線就可以瀏覽網路,這也就是目前ADSL晶片組每年的出貨量,與Modem還有很大差距的主因,Modem晶片目前一年的市場規模超過1億個單位,而ADSL晶片的市場規模還停留在1000多萬個單位。


在Cable Modem產品方面,主要競爭對手為Broadcom、TI與突破通訊在美國投資的一家專門發展Cable Modem晶片的Design House。Conexant在這個部分的發展與ADSL產品一樣,專攻CPE端的晶片,所以在策略上會與同時擁有CO端與CPE端產品的廠商有所區別,我們必須花較多的時間與CO端的產品作相容性的測試,不過好處是產品與越多不同廠商的相容性越高,代表產品成熟度與競爭力也大幅提升。


台灣接單、設計,大陸生產

黃:目前Conexant大中華區的組織佈局如何?


陳:Conexant並沒有大中華區總部的組織佈局,單就業務的角度來看,兩岸三地的業務規模以台灣最大、大陸次之、香港排第三,而我個人的業務範圍就包含這三個地區與越南、菲律賓。不過在上海與北京都只是辦事處的層級,但是在業務與技術的進展與支援上,這幾個地區都直接對總公司作報告,只有行政事務上是屬於我個人權責所及的範圍。


黃:以此看來,Conexant在大中華區的營運其實是以台灣為中心,這樣的策略思考何在?


陳:我想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趨勢,因為兩岸的互動頻率已較過去高出許多,台商到大陸設廠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我們觀察到大約每10年就有一個shift(轉移),過去技術與業務都是掌握在外商手上,不過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10年以來台灣廠商逐漸將訂單由外商的手上轉移到台灣人手上,藉由台灣低成本的製造能力,讓外商只專注於行銷與研發的業務上,甚至也逐漸把研發的能力放棄。


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台灣廠商的技術能力大幅度的提升,其中有一些產品已不再只是單純的OEM而是ODM了,台灣的技術能力與產銷能力都已經到了足以取代原廠的地步,而外商委外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而這其實是有助於外商確保競爭優勢的做法。未來台灣也可能由生產重鎮轉變為研發重鎮,大部分的生產工作應該在未來的10年內也會逐漸轉移到對岸,台灣應該在這個部分和大陸保持更緊密的合作。


而台灣在過去這些年所累積的實力與培養的人才,也有相當好的一個基礎在,尤其是技術應用的人才,台灣可以在特定的應用與產品上,做好研發的工作,把製造的工作交給大陸。


黃:台灣已是全球第二大IC設計基地,生產製造的垂直供應鏈完整,Conexant有沒有在台灣成立設計中心的打算?


陳:這部分的策略規劃個人無法代表總公司發言,不過Conexant之前曾經在台灣設立過無線通訊的IC設計中心,不過因為時間點過早,當初國內從事手機製造的廠商只有明基電通一家,加上後來的景氣反轉,所以被迫將該單位裁撤,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Conexant目前晶片的設計還是以美國為主,不過有很多系統設計,也就是屬於技術應用的層面已經都是台灣在負責了。其實,Conexant除了美國之外,我們也有很多設計中心分散在全球各地,比如上海和以色列都有Conexant海外的設計中心。


目前在上海的設計中心業務包括無線與寬頻通訊,之所以選定上海作為設計中心據點,主要的考量就是大陸廣大的內需市場,雖然當地的研發能力並不如台灣,不過策略上必須針對當地的應用作一個前瞻性的開發,以掌握市場先機。另外,大陸在某些產品的發展上,會有一些獨特的標準出現,比如Cable Modem與3G的標準,因此,在相關的應用上,必須針對當地的標準,作一些設計上的變更。


苦日子還未過去

黃:您對於產業景氣,特別是通訊產業景氣的看法如何?


陳:在去年的時候,大家都把復甦的時間放在今年下半年,只是就第二季的情況看來,大家都感到非常失望,至於年底的傳統旺季,從Conexant位居產業上游的角度看來,景氣好時最明顯的狀況就是需求增加,而使我們的產品出現缺貨的狀況,不過就目前實際的訂單需求看來,這個代表景氣反轉的信號似乎還沒出現。


就通訊產業來說,去年整個大環境之所以疲弱不振,主要是因為市場沒有具創意的特殊應用被研發出來,大家還是圍繞在一些舊有的話題上打轉。


黃:那怎樣的技術或產品會是具創意的應用呢?


陳:比方說,在2000年的時候,市場上的主題是Internet,圍繞在這個主題之下很多相關的應用就會自然衍生出來,而帶動許多產業的發展,雖然後來有泡沫化的情形出現,不過這屬於一種市場驗證的過程,有些會被淘汰、有些會留下來繼續發展,只是有這樣的一個主角出現時,就有可能帶動相關產業的榮景,最近這一段時間沒有令人興奮的技術出現,不管是PC或是通訊產業,延續的都是一些過去的話題。


資訊產業的發展,如果要維繫其高度成長性,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東西被創造出來,然後很多的附加價值也是因為這樣的觀念與技術,將整個市場帶動起來,尤其是在景氣低迷的時候,強力的復甦力道就需要源自於那樣的刺激,就是所謂的"Killer Application"。不過,目前的狀況是大家為求生存,流血殺價的情況越演越烈,聞到血腥味就一窩蜂的的往裡跳,所以儘管需求並沒有明顯提升,競爭卻越來越激烈,所以我個人認為,對大家來說苦日子還沒有過去。


黃:您認為以目前Conexant focus的領域中,"Killer Application"是什麼?市場有沒有一個比較確切的復甦時點?


陳:距離前一波換機熱潮到明年就已經屆滿三年了,我們可以預期2003年應該會再有一波企業換機需求出現,以帶動PC相關產品的需求,這一個因素對市場的刺激,對於我們來說是很值得期待的。


以Conexant未來的走向說來,Digital Home的應用會是主軸,在這樣的架構下包含了很豐富的應用,包括衛星、Cable Modem、ADSL、Set-Top-Box、Router等,都在我們的產品線中,重點就是家庭數位娛樂與資訊網路應用。其實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也已經好多年了,不過要想出能刺激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在現階段並不容易。


黃:對於先前提到的殺價競爭現象,您有什麼看法?


陳:我們本身並沒有能力阻止產業競爭的情況發生,因為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這是促使產業進步的一個力量,只是站在上游晶片供應商的角度,我們只能盡量以技術作為競爭的重點,而不要成為價格競爭惡性循環的始作俑者,當然市場秩序的維持並不是某一個單一廠商就可以做到的,這需要整個市場的共識,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對於客戶以更完善的技術支援、產品品質來經營,使市場不至於產生脫序的現象,不過對於競爭對手為搶奪市場而發動的惡性競爭,我們不但無法控制,也感覺到很無力。


相關文章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整合機器人和進階運動控制
實現無線存取功能之半導體元件
新世代無線區域網路落實數位家庭願景
淺談無線通訊功率放大器矽鍺技術之應用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台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 MONAI獲西門子醫療導入應用 加快部署臨床醫療影像AI
» 巴斯夫與Fraunhofer研究所共慶 合作研發半導體產業創新方案10年
» 工研院IEK眺望2025:半導體受AI終端驅動產值達6兆元
» ASM攜手清大設計半導體製程模擬實驗 亮相國科會「科普環島列車」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1.248.14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