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超現實和平行公理
 

【作者: 田華湘】   2004年03月25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3310】

一位美國藝術史專家Michael S. Bell,過去在舊金山現代藝術館擔任助理館長時,曾經對超現實主義的文化現象做過深入的研究,他的觀察結論是:


「如果現實仍然是恐怖的,那它(超現實風格)仍然是人類所迫切需要的,同情心將為這些藝術家和他們的功績辯護,雖然他們使用了很不文雅和很負面的表現手法。」


超現實主義藝術是一種希望或嘗試將人類潛意識繪出的藝術理論,始於約1924年。因為這些作品是人類潛意識的呈現,所以常會有令人震懾不已或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正是因為這種感覺,經常能讓人昇華到「以醜為美」或「化醜為美」的靈魂洗滌效果。欣賞這些畫作好比閱讀法國文學家波特萊爾(C. Baudelaire)的「惡之華」詩篇一樣。


Michael S. Bell將超現實主義藝術區分成兩派,一派叫「自然派(automatism)」,另一派叫「幻想派(illusionism或Veristic surrealism)」。


對工程師而言,automatism這字是不難理解的,因為它就是自動控制;但是在心理分析學定義裡,自然派畫家是隨意地在紙張上塗鴉,他們認為圖畫本身不應該附有任何意義;它好比不自主神經的反應、隨潛意識產出的。他們的作品將毫不相關的東西,不同的靈感,互相組合,從而發出火花,有時將錯誤的東西放置在錯誤的地方,或錯誤的時間上。喜劇泰斗卓別林(Charlie Chaplin)也曾運用這類理論於其電影中。更深入的探討,這派畫家都鄙視學院派(正規形式)的畫風,他們堅信:「不具形式(lack of form)」是對抗學院派藝術最佳的辦法。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也常遇見它的身影,例如:Linux文化、網路文化、文宣廣告...,甚至當您的工作進度落後時,被上司追問之下,因一時緊張所瞎掰的理由。


相反的,幻想派畫家盡可能地將畫中的物件當成潛意識的隱喻(metaphor),他們的畫是具有意義的,是可以分析的。透過這些畫,人們可以理解現實界。幻想派的主要畫家有:Giorgio de Chirco、Max Ernst、Salvador Dali等,他們的作品常運用具象寫實技巧來表現一些荒謬幻想,但常令人反覆思索。他們認為,影像是潛意識的語言,人類意識必須能夠對這些影像解碼,才能夠更了解自己和自然界。他們不刻意排斥學院派藝術,甚至利用正規的形式來創作。寬鬆地講,研發工作的本質非常類似此畫派的主張。試想工程師們不是每天都在想辦法破解各種難題嗎?不是一直再挑戰自己的極限和不斷開發自己的潛力嗎?他們也許都還是Wintel、Mac或其它國外大廠的忠實愛用者,因為對他們而言,傳統的(或經典的)魅力是很誘人的。


Picasso是自然畫派領導人,Dali是幻想畫派代表人。如今,自然畫派的思想已經深入人類文化的各個層面,但是人們仍然對幻想畫派存疑。自然畫派追求的,不是要將自然界的奧秘變成人類的意識,而是要從自然界學習,因為此思想清楚易懂,而且容易應用,所以Picasso陣營深得民心,最後成功了。對Dali陣營而言,如同心理分析大師容格(Carl Jung)所說的,他們必須不斷地對外宣揚和展示,其所謂的「超現實的生活(surrealist way of life)」或「個人之道(path of individuation)」到底是什麼?


在數學非歐幾何裡,平行公理也是一種「幻想」或「猜想」。「過直線外一點可以有無窮條平行線」、「直線的長度是有限的,但卻無止境」,如果您不站在外太空來觀察,是很難體會這些公理的。實際上,自然界的直線不是人類肉眼所看到的那樣,而是一個圓弧,正如地球是圓的一樣。不過,物理世界到底符合數學中的哪一種幾何模型,當然就不能先驗了(只有造物主知道),這要由物理條件來決定。因此,許多物理假說紛紛出現。這對哲學與認知也是一大衝擊。


在這世界裡的生物對自己大小的變化並不知情,因為用來作為度量的工具也會做同比率的熱脹冷縮。當他們走捷徑時,實際上,他們正沿著球面的圓弧前進,而這樣的路徑在他們看來是直直的。他們可以度量行走的距離,所以「直線」的長度是有限的,但是他們覺得他們的世界是無邊無界的,因為他們永遠到不了邊界。雖然他們明明是在歐氏空間中,但他們所研究的幾何首先一定是非歐幾何,因為在他們的世界中,過直線外一點可以有無線多條平行線。


圖一是一個莫比烏斯帶(Mobius strip),它是只有一面的連續曲面,它可用一條矩形紙帶扭轉180度,然後將端點連接起來構成。我們所看到的「直線」其實是像莫比烏斯帶一樣「有限長度,但卻無止境」,我們每天就是在類似「莫比烏斯帶」的空間中生活著,但是我們都不會這樣認為。


《圖一》
《圖一》

經過將近五十年的沉潛,幻想畫派也許能夠為現代人帶來一種新穎的、永恆的美感享受。如同Dali當初努力地挖掘和企圖解釋人類潛意識的種種現象一樣,未來的幻想畫派也許可以告訴我們更多關於人類心靈、心理和生理構成的三度空間之間的互動關係,屆時人類也許就可以比現在生活的更有自信,而不會經常憂鬱不安了。


自我探索可藉由科學的方法,也可以藉由藝術或美學,正如容格說的:


「創作的過程包含在非意識的原始影像(archetypal image)處理活動中,這些影像被刻意地包裝和塑造,最後成為作品。藉由塑造,藝術家將這些影像轉換成為現代語言,使我們能夠回頭尋找到生活中深遂的泉源。」


苦思無解的創作者應該善用這種心靈活動。科學方法雖然精準,但似乎有其侷限性,例如:使用平行公理或莫比烏斯帶來描述我們的世界似乎很荒謬。相反的,美學方法雖然不很準確,但至少是令人愉悅的。不過,兩者都是永恆的、值得尊崇的。(作者為資深系統工程師,marvintien@pchome.com.tw)


相關文章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眺望2025智慧機械發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中國科學家研發AI驅動系統 加速微生物研究
» 澳洲UOW大學獲資助開發量子成像系統 革新癌症放射治療
» 無人機科技突破:監測海洋二氧化碳的新利器
» 阿布達比設立人工智慧與先進技術委員會 引領未來科技發展
» Bureau Veritas協助研華成功取得 IEC 62443 認證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3.151.9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