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台灣能源政策如何順利執行?
668萬戶的815大停電之後

【作者: 集邦科技】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37439】

8 月15 日因中油供氣給台電大潭隔離站發生操作失誤,造成全台大跳電,對產業及一般民眾生活都帶來不小的影響,也讓近期引起高度關注的能源政策議題繼續發酵。


蔡英文政府推動「無核家園」的腳步走得積極,2016年台灣再生能源發電的比率也來到4.8%的新高,也同時積極修改《電業法》與《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不過,若從政府估計於2025年再生能源的比率要達到20%,要兌現這張綠能支票,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以下幾個關鍵面向,或許值得我們再次審慎思考。



圖一 : 2016年能源發電占比(source: TrendForce, Aug., 2017)
圖一 : 2016年能源發電占比(source: TrendForce, Aug., 2017)

圖二 :  政府規劃2025年能源發電占比(source: TrendForce, Aug., 2017)
圖二 : 政府規劃2025年能源發電占比(source: TrendForce, Aug., 2017)

首先是加強跨部會溝通以及規範靈活度。雖然中央政府帶頭發展綠能,但能源轉型計畫牽涉的層面廣泛,需要各管理單位齊心協力才能順利進行。舉例來說,太陽光電發電裝置容量要從現有的1.34GW增加到20GW,需要的土地面積至少兩萬公頃,但土地從哪裡來,是一大問題。


土地與能源共榮發展,主管機關須更靈活

儘管從2013年農委會開放農地建設太陽能等綠能設施後,農業大棚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也產生不少圈地卻無農業經營事實的弊端,讓農委會決定加強審查,大舉撤銷當初合法取得的綠能設備或要求限期改善。農委會以保護農業生產的角度出發,卻沒有顧及規範是否可以合理套用在與綠能共存的農地上,恐怕會造成農業綠電的投資風險,讓不少投資者打退堂鼓,最終影響光電裝置的建置速度。這在在考驗了農委會、業者與農民如何在「農業為主、光電為輔」的大框架下取得平衡。


此外,近來政府開發另一重點是浮動式太陽光電,讓太陽光電從路域走進水域,各地埤塘、漁塭,水庫和滯洪池都可以建置太陽能系統。但其中牽涉水域利用的法規、是否影響蓄水功能,以及對景觀、水質的衝擊,負責的經濟部水利署及農委會在審查評估上同樣需更有彈性,並與業者充分溝通,才不致讓規範變成產業發展的絆腳石。


加快投資中短期替代能源,確保供電穩定

此外,要減少核能的供電佔比,並以其他來源替代,政府還須精準加大投資規模。經濟部規畫2025年燃氣發電佔比將提高至50%,以因應核一、核二除役、以及初期再生能源發電量尚未趕上期間的供電需求。因此,在台灣供電轉型期間,燃氣發電將成為供電主力。為達此目標,勢必要進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氣(LNG),但台灣目前僅有兩座天然氣接收站,根本無法支應,桃園觀塘工業區的第三接氣站計畫又可能因環評卡關而延誤興建。另外也需要新設或擴建輸儲設備,並進行天然氣電廠汰舊換新,這些都是數目龐大卻必要的投資。


除了加強國內基礎建設,為了降低整體液化天然氣供應鏈的成本,並確保液化天然氣供應穩定,包含海外氣田、液化站的投資,都是政府可以考慮的選項。


再者是再生能源的發展。再生能源無疑是政府要推動非核家園不可缺少的一環。從再生能源的類型來看,生質能與水力的發電具可控制特性,但台灣的發展政策較重視的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則屬於不可控制的發電類型。政府目標要將再生能源發電佔比提高到20%,意味著有20%的電力將來自這些發電不穩定的機組。


前行政院長林全曾經指示,將2025離岸風力發電目標由3GW提高至3.5GW,相當兩座核電廠的發電量。台灣海峽的獨特環境雖然貢獻了豐富的風力資源,使得台灣海峽成為全球數一數二適合離岸風力發電的地點。但目前離岸風力發電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又面臨環評的嚴格把關,影響發展進程。為降低環評時的爭議及被阻擋的風險,應由政府公布適合建置離岸風場的地點,過程中並與NGO、環保團體充分合作與協調,再提供業者適合的方案。



圖三 : 離岸風力發電為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項目之一,但礙於環評,進展緩慢。
圖三 : 離岸風力發電為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項目之一,但礙於環評,進展緩慢。

另一方面,在再生能源中,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建設周期較短,因此可擴張速度較快,是最適合在離岸風力尚未成熟前,由政府大力鼓勵發展的再生能源選項。此外,太陽能可以提供尖載用電,特別是太陽能的發電效率高峰,也正好是炎熱夏日的全年用電最高之際,成為政府再生能源政策中相當重視的一環。


然而,考量到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皆有其時空侷限性,分別在夜間或無風時即無法發電,無法立即反應用電需求。因此,要將再生能源的發電佔比提高,首先要針對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進行完善配比。


透過對於發電與用電量的分布計算,並加計不同再生能源發電特性與發電量的狀況,進而訂定出最適合的再生能源供電配比。借鏡日本發展再生能源的經驗,事實上,日本也受限於離岸風力發電尚未成熟,因而選擇先發展太陽能,換取研發與建設離岸風力發電的時間與空間,並進而找出最適合再生能源的供電配比。


除了再生能源的配比,要能有效運用再生能源,首要之務就是控制再生能源的電力輸出。如此一來,即可達到削峰填谷、需要時供電的目的。而此一目的必須增設儲能裝置,將多餘的電力儲存起來供需要時釋出使用。因此,國家若要大力發展再生能源,就必須增加對儲能的投資與發展。


同時,因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且無法預測,電網為維持穩定,須預先進行搭配設計,例如發展智慧電網。這一方面可降低頻率波動對電網的衝擊,另一方面可進一步優化能源的發、輸、配、用等關聯環節。智慧電網也可整合儲能系統來形成許多併接大電網的微型電網,提高電網整體的強韌度,同時有助達成節電目標。


(本文為EnergyTrend/集邦科技授權刊登)


**刊頭圖(source: cover.mrpv.org.tw)


相關文章
運用能量產率模型 突破太陽能預測極限
克服再生能源不穩天性
實現潔淨發電:新一代電池與儲能技術
物聯網技術促進節能減排
燈塔工廠的關鍵技術與布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高效能磁浮離心冰水機降低溫室效應 工研院助大廠空調節電60%
» 傳產及半導體業共享淨零轉型成果 產官學研聯手打造淨零未來
» 聯合國氣候會議COP29閉幕 聚焦AI資料中心節能與淨零建築
» 大同智能與台電聯手布局減碳 啟用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儲能系統
» 台達能源「以大帶小」 攜手供應鏈夥伴低碳轉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5.184.13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