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虛擬直播跨域交流實況 聚焦探究防疫智慧科技
 

【作者: 陳復霞】   2020年09月03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11889】

全球遭逢COVID-19疫情衝擊,也考驗著各國城市的應變策略及措施,從不同區域的城市首長對談交流防疫經驗當中,顯見智慧科技已成為防疫工作上不可或缺的利器。


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甚至有些國家出現第二波助燃興起的跡象,不斷考驗著全球各城市的防疫策略及應變措施,面對已回不去的社會經濟及日常生活型態,我們該如何降低疫情衝擊帶來的風險與傷害,以期儘快讓城市恢復正常運作?而面臨逐漸演變的後疫情時代,又如何從險境中脫困和重獲新生?在此困頓之際,跨域的合作交流已成為「戰疫」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視聽整合虛擬直播 形塑城市外交新模式

2020台北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Smart City Summit & Expo;SCSE)中的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Smart City Mayors' Summit)今年改以線上模式進行三場論壇(8/13、8/18、8/19),共計與來自歐、亞、北美等區域的17國20位城市首長或代表分享及交流防疫經驗,並且同步開放全球觀看直播,其中台北市由柯文哲市長、黃珊珊副市長及市長室涉外事務周台竹總監出席會議。今年的線上觀看總人數達到3800人次以上,虛擬直播為城市外交形塑新模式。


所謂的虛實整合技術不僅涵蓋軟硬體而已,傳輸資料上雲端的即時性和流暢度也是重要關鍵。本次視訊座談採用網路視訊會議及3D 虛擬棚技術(圖1)的整合性架構,與會國家各自採用思科webex視訊會議系統與主機連線,將各國的影音分頻匯入以後,由現場導播整合現場影像資料,再與虛擬棚及虛擬場景混合編輯,最後回送至視訊會議主機進行國際連線作業,也同時傳送到雲端直播會議全程。



圖1 : 2020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左)虛擬攝影棚現場與(右)呈現直播畫面的全景照。(source:台北市政府;2020/08)
圖1 : 2020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左)虛擬攝影棚現場與(右)呈現直播畫面的全景照。(source:台北市政府;2020/08)

這場國際會議的現場氣勢盎然,其實來自於虛擬攝影棚的巧妙設置,能在同一個主場景中疊合各國首長或代表的影像,或是切換簡報畫面,讓會議內容呈現豐富多變的效果;此外,不同於實體的國際會議往往僅採用英文溝通,虛擬直播採用中英同步口譯,以期協助民眾進一步了解討論內容,並且使用中英文雙軌直播呈現給全球觀眾觀看,這次視聽技術的整合創新,為城市交流應用建立了視訊成效新標準。


跨海聚談科技防疫 資源整合之必要

在COVID-19疫情造成的影響下,民眾的日常生活、市府的公務運作及城市經濟都已受到極大的影響,如何善用智慧科技、相關政策及實際作法,讓城市快速恢復常態?多國城市的首長或代表跨海對談,讓台灣與全球接軌溝通無國界;本文以捷克布拉格、土耳其伊茲密爾、法國阿爾卑斯大都會區格勒諾布爾(Grenoble)、哥倫比亞及南韓高陽等與會城市為例,協力探究疫情相關的策略方針。


2020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的主題聚焦於城市「科技防疫」經驗的分享與交流,柯文哲表示,透過討論防疫作為,以及如何用科技來做數位轉型,如何在後疫情時代讓產業經濟復甦和轉型。他提及台灣防疫成效佳的主因在於2003年SARS帶來的危機和SARS期間學到的寶貴經驗,得以在防疫上各方超前部署,民眾也配合政府的各項措施,公私(民間)部門協力集結現有資源合作對抗疫情,透過科技防疫。


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影響,不論是民眾的生活方式、經濟型態都將無法回到過去,民眾的生活模式都產生重大變化。柯文哲分享北市科技防疫經驗,如何以各種科技解決方案提升防疫作業效率,並建立防疫平台積極與國際分享經驗。他表示北市府於疫情期間配合中央政策,透過有效的數據資料輔助串接,協力導入各領域的科技產業解決方案,如: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場館實名制系統、線上教學、遠距辦公等科技防疫措施,將相關資訊匯整到北市府疫情指揮中心,讓決策者能快速判斷政策的正確性。


而在其他城市也可看到類似的作法,捷克布拉格市長Mr.Zdenek Hrib分享該城市如何善用科技發展智慧城市及物聯網應用,以及在防疫策略下的成功案例。例如運用攝影機來計算在建築物當中有多少的人數,或透過科技得知有多少人戴口罩,還有線上教學平台、行動 APP 告知行人潮擁擠程度。而成立的城市危機管理小組在過去兩個月運作良好,政府與相關衛生單位及緊急服務單位密切合作,紀錄奏效的方式,工作會議不涉及政治以避免衝突,各界啟動積極對抗疫情帶來的危機與風險。雖然布拉格亦有智慧檢疫服務,但有些衛生單位不太習慣,期望能夠學習台灣的防疫經驗。


面對這場重大且前所未有的疫情挑戰,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市市長Mr.Tunc Soyer表示,必須集結各種資源應變,而提供服務的方式也必須改變,該城市在疫情爆發之後就快速回應,定義市政營運及服務市民新流程,投資並佈建網路(無線、光纖等)基礎建設讓市政人員可以遠距辦公,維護公務人員的健康持續為市民服務;在危機期間,透過電話及視訊提供市民醫療及心理諮商服務。


此外,設立公民交流中心提供快速的服務資訊,確保與市民有效互動,並利用此中心收集及分析大量數據,讓市府有機會根據市民需求作出正確決策。他形容「We The Izmir」平台是該城市最大的虛擬廣場,讓市民可參與討論及表達意見。


為了支持城市的經濟無虞,並促進就業機會,Tunc Soyer表示,該市與國際貨幣基金合作啟動一個開放數據計畫,市政府也開放數據,讓企業能夠使用這些數據開發滿足城市需求的新應用及解決方案。


智慧科技應用讓居家隔離、遠距工作的線上溝通更順暢,波蘭格丁尼亞市副市長Mr.Bartosz Bartoszewicz表示,面對疫情的挑戰,除了利用各種網站公告最新防疫措施,並利用公告來教育宣導、聊天機器人、電話及網路洽公、提供市府線上客服、預約運動場使用等。遠距辦公的部分引入新的通訊會議軟體、用遠距教學和線上稅務系統,更有專門針對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支援服務。為了避免群聚,運用CCTV和無人機監控人群所在、無人機快遞,並開發救護車改裝檢測站,還有利用AI大數據分析預測病房使用情形、推動電子支付等減少接觸。


大數據與AI分析在醫療領域的重要性逐漸攀升,俄國莫斯科市創新局局長Mr.Alexey Parabuchev表示,莫斯科利用AI科技讓醫生透過醫療影像去診斷病患是否有新冠肺炎,也正在實驗疫苗,同時與全球醫學單位互相分享對抗疫情資訊。他認為疫情將會讓線上看診成為常態,患者可使用數位方式與醫生溝通,而家庭醫療目前大概有50%以遠距醫療方式進行。


挑戰舊習 融合科技跟社會創新

此次疫情是台灣轉型的契機,柯文哲表示舊產業會被新興產業取代,要和疫情共存必須要有新的模式,設想未來的經濟樣貌,工業體系趨於無人化、自動化及韌性生產,個人消費環境則是遠距工作/學習、健康無縫服務,這些都加速電子商務發展,線上化及虛擬經濟逐漸全面起動,地方政府應思考如何重建未來。


創新是需要眾人合作的過程,法國格勒諾布爾(Grenoble)-阿爾卑斯大都會區區長Mr. Christophe Ferrari表示,Grenoble不僅在科技上變革,也有第一個科技工業文化中心之稱。他提及眾多方案中的GREAT計畫重點在於融合科技跟社會創新,有100個利害關係人參與計畫,包含產業界、學界、NGO及市民,若大量的創新可以讓區域進行轉型。希望公私協力更努力,讓大都會區更宜居,民眾更能夠參與。


Grenoble創新有三大領域:交通(24%)、能源(29%)、空氣品質。任何轉型都必須處理交通問題,只看公共運輸是不夠的,在處理交通問題時,例如自駕車、計程車及貨車都是必然要檢視的部分,也要達到能源供需的平衡,此為低碳策略當中的重點。Grenoble大都會區是在第二波工業革命時建立的,當時水力發電剛發明,能源產業所僱用的勞工多,現今產學界探討智慧電網、光電、季節轉換時的儲能機制,以及綠色機能。他認為必須要跨領域合作的重點在於:


【重點一】數據:不論是公部門或私人的數據都很重要,在政府的整個介入措施中必須要思考到資料的保護,但也要為了公眾利益的目的而公開。


【重點二】共創:很顯然的,創新方式會持續的改變,能夠納入所有消費者的利害關係,出資者、制定法律者及所有第三方應該被邀請來參與這個過程,也必須持續努力的整合各方的意見,包含藝文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等。


【重點三】支持改變管理方式:「支持改變管理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如果只是在已經制定政策之事後才要推銷給別人是不對的,其實應該在一開始設計就密集參與方案討論,若要更進一步推動擴大方案,就必須清楚說明要改變的經費從何而來?怎樣支持行動及評估?等等相關事項。



圖2 : 法國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都會關注的重要面向 (source:SCSE;2020/08)
圖2 : 法國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都會關注的重要面向 (source:SCSE;2020/08)

全球都在努力要去處理COVID-19帶來的效應,Grenoble也不例外,新冠已經是愈來愈大的挑戰,但這也表示有更多人會以創新措施來因應,Grenble居民過去做能源轉型因應氣候變遷時,也是以開創性態度面對。


對於疫情因應措施,Grenoble短短三個月就有數十個多元性計畫成型,例一為試衣APP,不用進到試衣間就可以試穿衣服;例二為使用3D列印技術做口罩,而此公司以前的產品為製造冬季滑雪及射擊兩項運動的步槍;例三為非接觸的手部消毒機,另外,還有國際知名公司做醫療檢測,快速生產PCR及抗體試劑,以及還有放射線平台,讓醫療人員可以將所見到的肺部X光片和有精確診斷的結果對比作較好的判斷(圖3)。另外,也有許多產學計畫,他認為集體合作方式是創新最好的途徑,也是Grenoble的強項,例如公司部門合作計畫運用雙方專長合作生產可以使用的醫療等級口罩、人工呼吸器等。



圖3 : 防疫成效傑出的公司範例(source:SCSE;2020/08)
圖3 : 防疫成效傑出的公司範例(source:SCSE;2020/08)

澳洲奎那那市市長Carol Adams表示,該城市也是透過創新來打擊疫情。透過數位工具跟平台來遠距工作、市議員用 Microsoft Teams 開會等的方式。但由於仍有許多人沒有優良的網路連結,所以也已開發更多的 Wi-Fi 熱點和免費公共系統來提供相關服務和更多的效益。Zden?k H?ib表示,該城市積極辦理線上黑客松活動鼓勵創新專案,許多得獎作品跟疫情相關,包括針對獨居老人的居家隔離創新作法的具體案例。或是協助城市檢測能量及新開發呼吸器,甚或利用藍牙技術做疫調,從裝置端進行分析,防止市民資料外洩或濫用問題。


全球化發展受到疫情阻斷,唯有運用創新科技帶入新產業,才能夠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哥倫比亞第三大城市麥德林市以創新應用持續促進城市經濟,協助恢復城市的樣貌。麥德林市資訊科技局副局長Juan Sebastian Gonzalez Florez表示,市政單位透過身份證ID即可瞭解相關健康狀況,得知居住區域、工作場所等疫情資訊,同時顯示封鎖的情形。並且運用AI技術創建語音機器人,也透過地理位置分析,確認是否有社區感染風險及同時建立電子圍籬,可以即時快速服務市民。



圖4 : 哥倫比亞麥德林市以各項創新科技協助恢復城市樣貌。(source:SCSE;2020/08)
圖4 : 哥倫比亞麥德林市以各項創新科技協助恢復城市樣貌。(source:SCSE;2020/08)

在文化創新方面,Alexey Parabuchev表示,莫斯科市推動藝文活動加速轉型,誕生數位行銷者、社群管理者、文化管理者、VR 與AR 創造身歷其境的內容,透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喜好與行為以思考未來文化遺產的數位化,未來希望能與不同政府合作去適應新型態的生活。而Bartosz Bartoszewicz則表示,格丁尼亞市希望大家能持續享受文化和娛樂等,所以恢復以前的車上電影院活動;政府也關注家暴議題,因此開發一款 APP 給民眾使用且必要時與警方連絡。


然而科技並非萬靈丹,並非光靠科技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Christophe Ferrari認為創新就是挑戰舊習,不管是民眾的或產業的舊習,並在創新時須確保不會有人遭到遺忘。


建立新經濟模式 迎接生活新常態

在COVID-19疫情的衝擊之下,打造智慧城市已成為全球各城市的發展趨勢,考驗著各城市的應變能力;面對全球確診病例持續攀升,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如何採取適當有效的防疫措施來阻斷病毒傳播鏈,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然而即使科技及工具再新穎,仍必須回歸到人性的本質,是否能夠以利人利己為前提,持續配合政府推動的政策法令實施的基本規範,才能提升或維護防疫成效。


舉例而言,有鑑於口罩和防護設備等材料的供不應求,為了確保供應來源不中斷,避免疫情迅速擴散效應,Tunc Soyer表示,伊茲密爾市藉由Maskmatics口罩自動販賣機,在2個月內免費分發超過6百萬個口罩給市民,並且也透過數位平台機制協助大眾及學生延緩繳費紓困。而台北市除了與衛福部及健保署合作實施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之外,也擇點在多區的健康服務中心設置口罩自動販賣機,推動無現金交易來降低現金接觸感染,可見各城市在疫情期間因應購買口罩的不同族群需求,提供不同的購買方式延伸服務,並且會依照狀況調整分配其併存比例。


未來各城市政府要如何重建城市樣貌及拯救市民的生命,必須仰賴資訊與科技以利市府做出更好的決策。從各城市的智慧城市治理方法,可見多半採取防疫、紓困及轉型的整合策略,並且以先進的資訊系統、檢測儀器設備及資訊整合平台等來加強防疫措施的力道,唯有落實必要的轉型措施,建立新的經濟模式,才能迎接新常態而不致畏懼疫情變化。


**刊頭圖(source:www.hstoday.us)


相關文章
資通訊技術加持 數位治理加速實現智慧城市
開啟創新:5G與智慧城市的未來
無線技術使罪犯無所遁形
通往智慧城市的大門—智慧路燈和蜂巢式物聯網
指路明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高效能磁浮離心冰水機降低溫室效應 工研院助大廠空調節電60%
» 傳產及半導體業共享淨零轉型成果 產官學研聯手打造淨零未來
» 阿布達比設立人工智慧與先進技術委員會 引領未來科技發展
» Bureau Veritas協助研華成功取得 IEC 62443 認證
» Valeo將與ROHM合作開發新世代功率電子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3.108.22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