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智慧防疫跨域整合 數位引擎推動創新商機
 

【作者: 陳復霞】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8498】

智慧防疫帶動生醫及科技領域跨業跨域合作,甚至跨越國界攜手以求共創產業新未來,使得各家廠商因應疫後新常態在局勢中求新求變或數位轉型已成必然的趨勢。


在全球持續籠罩在COVID-19疫情威脅之際,其影響層面擴散全球市場,並打亂許多產業供應鏈,衝擊各產業引發此消彼長,也造成全球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為了遏止疫情擴散造成更多的衝擊,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如何以「智慧防疫」來阻斷病毒傳播鏈,各國迄今仍嚴陣以待且審慎進行防堵工作,全球的經濟環境和產業趨勢遭受COVID-19疫情衝擊丕變,導致許多產業面臨存續的關鍵時刻。


表1.COVID-19疫情對於全球的十大衝擊

?

項目

占比率

1

全球經濟蕭條拖長

68.6%

2

企業倒閉及產業重組

56.8%

3

部分產業恐難復甦

55.9%

4

年輕族群超高失業

49.3%

5

人及物跨境受限升高

48.7%

6

主要國家財政強度弱化

45.8%

7

全球供應鏈長期中斷

42.1%

8

新興國家經濟崩潰

38.0%

9

網攻及駭侵持續升溫

37.8%

10

第二波全球疫情爆發

30.8%

(source:WEF/製表:SmartAuto;2020/5/19)

迄2020年12月9日統計,全球COVID-19確診病例數已達到6822萬,死亡人數統計為155萬;而在191個國家/地區中病例數最高的前三名次是美國(1510萬)、印度(970萬)及巴西(667萬),全球致死率約2.28%。現今全球COVID-19確診人數已超過數千萬人,許多專家預測,未來每隔幾年就會出現重大疫情,可能會成為全球的新常態。為了避免疫情擴散造成社會各層面的嚴重影響,全世界每10人中就有4人的行動受到限制,顯示各國政府極需要數位科技協助落實隔離措施。觀察疫情趨勢顛覆既有的產業、生活模式產生的新常態,亦加速推動數位科技進展,帶動如行動醫療、遠距醫療及遠端照護等健康科技及醫療照護創新商機與提升轉型的契機。


觀察跨域智慧防疫的過去、現在、未來,從邊境檢疫、口罩/防護衣、診斷試劑、智慧醫院、智慧防疫、國際援助及疫苗研發等產品與技術都是要點。全球COVID-19疫情態勢未見停歇,各國的健康照護體系及整體因應措施也持續面臨重大考驗和多方檢視,在逐漸形成的新常態生活當中,以資通訊科技(ICT)及人工智慧(AI)為基礎的「零接觸經濟」及「零距離創新」將日益重要。



圖1 : 防疫科技帶動創新服務和新商業模式。(source:工研院產科國際所;2020/11)
圖1 : 防疫科技帶動創新服務和新商業模式。(source:工研院產科國際所;2020/11)

COVID-19疫情推升遠距醫療及智慧照護需求,也讓醫療服務融合數位科技成為趨勢,台灣ICT與醫療領域皆具有產業優勢,若能跨域整合發展Bio-ICT綜效,並導入AI、數位科技與先進網路應用於醫療場域和各種生活情境,打造以人為中心的智慧健康照護服務產業升值前景可期。


COVID-19疫情對全球醫療產業的影響包括短期變化和長期變革,例如非緊急醫療手術暫緩、虛擬照護不足、暫時貿易限制、藥品消費減少、呼吸治療設備短缺,新產品上市延遲等。因應疫情後續產生大量需求,觀察COVID-19疫情的死亡人數以高齡者居多,而現今與疾病相關的資源著重於照護面,然而醫療照護的資源有限,所以導致非立即危害生命的門診和非緊急手術會暫緩或減少,如骨科及慢性疾病患者的診治間距拉長或延後,但如此也容易錯過及早預防疾病變異和精準治療的最佳良機,恐日後演變成嚴重的後果。


抗疫時期重視個人化健康與服務,透過跨業技術合作,運用數位科技導入研發加值,發展精準醫療、數位照護、智慧醫療等方向,可提供使用者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與服務體驗。例如資通訊技術與醫材結合,發展遠距診療與精準醫療;透過健康大數據、AI、物聯網等技術在生醫領域應用快速發展,加值應用在疾病診斷、治療與預測上,發展智慧醫療及智慧醫院,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台灣ICT業者近年紛紛跨足醫療產業,與醫院合作,透過5G、AI及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打造數位環境,藉由數位轉型找出未來競爭力。例如基於偏鄉區域及離島的醫療資源匱乏,長庚研發的U-Dr.遠距醫療系統結合即時化影像診察,並可多點連線遠距會診、HIS醫囑與遠距會診資訊,強化就醫可近性與及時醫療協助,能夠大幅提升偏鄉醫療品質。


由於防疫和社交距離已變成抗疫時期的生活新常態,台大醫學教授楊泮池認為疫情加速全球精準健康的實現,而台灣產業掌握翻轉精準健康科技關鍵技術,在於軟硬體整合、AI運算工具、IoT五感感測、8K影像處理、5G通訊傳播,建構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能夠促進產業發展;而醫療物聯網(Internet of MedicalThings;IoMT)則是運用5G技術來加速讓各個醫療裝置連接形成更容易互相溝通的網絡。


數位科技與醫療服務的聚合力

2020年是全球產業推動數位轉型關鍵的一年,中美科技戰或COVID-19疫情趨勢帶動產業數位化加速的需求,更使得AI與5G等技術成為推動全球產業變革的最大力量。「數位科技」成為維護及持續人們健康照護的工具之一,若要加速推動數位創新需要有國際新標準,尤其在公衛模型需要有各國參與辯論進而促成共識,迄今尚未出現任何主導國家來深究討論數位國際化特定的遵循標準。


直到COVID-19的出現,讓各國不得不正視公衛體系的重要性,著手進行醫療體系改進、推動及創新,以及強化公衛體系及檢視盤點醫療院所各項設施是否足夠承載疫情變化下的各項需求。本次疫情同時突顯既有社會族群(例如弱勢及貧富差距)及健康不平等的問題,而縮短健康差距必須由完善的場域實證以及社會整體著手,例如注重及維護兒童、老年人及弱勢族群的健康權益。



圖2 : 數位科技是維護及持續人們健康照護的工具,然而數位創新需要可遵循的國際標準來協助快速推動。(source:Startup Around)
圖2 : 數位科技是維護及持續人們健康照護的工具,然而數位創新需要可遵循的國際標準來協助快速推動。(source:Startup Around)

隨著歐洲第二波疫情復燃,全球經濟再度面臨衝擊的考驗,歐美各國均宣布疫情相關產品緊急使用授權(EUA),預期帶動全球醫療器材結構轉變,同時也驅動研發疫情相關醫材需求之成長。為了因應產品數位化的快速發展,2019~2020年各國醫療器材主管機關紛紛提出數位醫療器材法規新措施,歐盟醫材法規出現重大改革,採行MDR/IVDR新規範的要求趨於嚴峻,使得廠商必須在技術、人力和能力上再行加強和調整。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林怡欣表示,從正向思考此趨勢其實是醫材產業汰弱扶強的一場大競賽,若台灣廠商可以通過考驗,就有機會接收歐洲當地小廠與中國大陸廠商的客戶,提升歐盟地區的占比。


許多歐洲國家在使用科技醫療時受阻,以時間為基礎累積的醫療各樣數據需要高度數位化,收集及追蹤愈多的數據可以讓分析成果更精準,畢竟大數據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其分析結果則有可能改變使用者的行為模式或醫護人員的決策,而數位處方及數位療法將成為新的商業模式,整合平台是互競的決勝點。不論醫療資訊系統多麼先進,卻仍有許多民眾對於醫療數位化的隱私權及個資安全與否抱持懷疑與排斥的態度,例如擔心下載生理檢測APP會受到國家政府的監控或被大公司蒐集濫用或導致個人資訊外洩,建立個資及隱私權安全維護的信任度成為基本要項。


COVID-19疫情對於全球醫材產業的未來影響有許多的關鍵議題,包括臨床試驗受阻、多元檢驗方式帶動市場成長、重新定義醫療院所外和居家重症監護模式、優化工作流程和營運、虛擬問診將帶動整體市場成長。若臨床試驗受阻則會推動行動醫療測試,例如mHealth、IT臨床解決方案的虛擬化臨床試驗,如遠距醫療、遠端監控、零接觸生理監測裝置等增長,也帶動個人化醫材與服務的需求,而透過收集及追蹤愈多的裝置數據可以讓分析成果更精準,因此預料數位處方及數位療法將成為新的商業模式,而整合平台效益是技術互競的決勝點。


智慧防疫跨業跨域 科研演化新生態

以智慧防疫科技研發的部署來看,大致區分為防疫產業生態系及智慧醫療領域兩大主軸發展,視各國競相投入快篩、藥物與疫苗的研發,以期贏得先機,原因在於COVID-19疫情對於不同國家造成損害的程度各異,從中也可以看出國家體制的強弱,各國政府必須因應疫情變化立即決策執行的正確性及時效性,唯有掌握自身科技發展的優勢,才不會受制於人;亦即研發解藥不僅攸關產業競爭力,更與國家安全、民眾健康福祉息息相關。


現今COVID-19已導致全球眾多的國家和地區經濟受挫、衰退,如何因應疫情帶來的衝擊和再次衝擊是各國當前重大的課題,科技與政治交互影響各國局勢並非新議題,觀察多國政府的疫情處理往往左右政局形勢,全球化的定義今非昔比,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讓國家化理念更趨於明顯,從各國開始搶資訊、搶人才和搶供應鏈的態勢來看,防疫種種不僅是策略更是戰略,而近期歐美疫苗研發捷報頻傳,而藥廠能否大量供應滿足各國的需求是未知數,各國搶疫苗勢必將對全球局勢造成新一波衝擊。至於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盡力爭取於2021年第一季取得國際疫苗,並保守預計於明年中實施開打。至於疫苗數量的多寡也連帶影響醫療器材的銷量及佈局,綜合正負向因素,工研院IEKCQM預測2021年醫療器材產業將持續成長5.2 ~ 6.1%,產值上看1,300億元,附加價值率近40%。



圖3 : 從COVID-19疫情的不同時期可以看出各階段的建置要點。(source:工研院產科國際所;2020/11)
圖3 : 從COVID-19疫情的不同時期可以看出各階段的建置要點。(source:工研院產科國際所;2020/11)

在COVID-19疫情中,台灣成功整合生醫、資通訊和機械製造等產業能量,也衍生了零接觸、無人化、數位醫療等創新商機。展望2021年,預測疫苗將在2021下半年普及化,因此全年與個人防護相關的防疫物資(口罩、防護衣)、快篩試劑、疫病診斷用醫護系統(體溫計、耳溫槍、生理監測裝置、防疫機器人)、遠端健康監控裝置等成長持續看好。然而隨著全球每日確診人數仍創新高,歐洲部分國家陸續第二波封城管制,是否形成經濟蕭條及失業人口增加仍待觀察;對終端需求的復原影響台灣醫材產品,如隱形眼鏡、血糖機及輔具等出口數量。


此外,防疫安全考量提升個人健康意識,也讓遠距診療、智慧醫療、大數據健康服務、零接觸生理監測、居家照護、個人化防護設備等醫材產品成為風險控管的重點項目;至於就醫診療服務可能轉向通訊診療、遠距醫療、在宅醫療方式,對於個人化醫療器材與服務體驗需求擴增,將促使廠商轉向客製化少量多樣醫材產品。


在疫情新常態下,全球政治、經濟與產業、消費、科技、生活型態皆產生劇變,各城市強化數位基礎建設及加速數位轉型,以降低因接觸造成感染之風險有其必要,新常態催生產業新格局,唯有洞悉疫情趨勢,掌握利基優勢運用數位科技加值競爭力,並與國際合作接軌超前佈署,才能在全球市場中贏得先機。


**刊頭圖(source:Todo Alertas)


相關文章
遠距診療服務的關鍵環節
技術認驗證服務多建置 協助臺產業建立數位創新生態
無線通訊藉ICT軟體商整合
Norbord數位轉型提升生產力
TMTS 2024展後報導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應材於新加坡舉行節能運算高峰會 推廣先進封裝創新合作模式
» 生成式AI海嘯來襲 企業更需要AI雲端服務來實現創新與發展
» 研究:Android品牌多元化布局高階市場 本地化策略與技術創新將引領潮流
» AI走進田間 加拿大團隊開發新技術提升農食產業永續發展
» 以電漿科技回收鋼鐵業二氧化碳 比利時打造全球首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5.228.17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