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資訊家電時代的IC變革—SoC與SIP
 

【作者: 林益生】   2001年02月02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5340】

隨著IA(資訊家電)世代的來臨,IC產業亦有不的方向。之前個人電腦當道的時代,半導體產業的市場取向、技術發展以及產業結構,皆依循電腦產業的發展而改變。進入IA時代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亦有了不同的方向,個人電腦不再如以往獨大地主導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個人電腦主流不再,三C三足鼎立

資訊家電時代下,消費性電子產品(Consumer)與通訊產品(Communication)已逐漸和電腦產品並駕齊驅,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半導體產業在此趨勢之下,發展更趨多元化。各種系統產品所需要的半導體產品不再是統一規格,所以各半導體廠商也更能夠就其本身的技術優勢發展利基產品。


過去以個人電腦為核心的產業結構中,擁有設計製造出功能最強大、運算速度最快CPU的能力者,自然就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龍頭,所以造就了Intel的霸主地位;但今日各半導體製造廠商已不再將個人電腦當作唯一的目標市場,從此Intel的霸主地位不斷受到挑戰而亟思另闢戰場,網路經濟便成為Intel本世紀的新焦點。所以資訊家電時代下的IC廠商,可針對不同市場提供高附加價值的差異化產品,以提高獲利與市場佔有率,也因此IC產業便呈現群雄並起的局面。



《表一 發展資訊家電必備之關鍵 SIP問卷調查結果》
《表一 發展資訊家電必備之關鍵 SIP問卷調查結果》

商品次級化漸形成氣候

在個人電腦時代中,推動資訊產業發展的一大動力來源,是各種個人電腦軟硬體商品的銷售;但在IA世代,消費性及通訊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日高,對資訊廠商而言,標準化的個人電腦商品已不再是唯一選擇,提供次級化商品將成為一個潮流。次級化商品在此的具體表現是軟、硬體在商業行為中成為銷售搭配的附屬品,而不是銷售的主角,如一元手機與免費電腦等都是商品次級化的例證。在此,IC業者一方面必須積極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另外也要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以因應商品次級化的風潮。



《表二 1999年全球MCU產值及其應用》
《表二 1999年全球MCU產值及其應用》

三C整合與網際網路潮流

三C整合的概念雖已被提出許久,但由於技術與市場的問題,三C整合的實現度並不高;隨著資訊家電產品的出現,整合性的功能已成潮流,加上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使3C產業有共通的作業平台,三C整合至此已蔚然成形。另一方面,由於網際網路的普遍,使IA時代下的三C產品有共同的發展方向,所以產業間的連動性亦愈來愈高,故IC產業的發展與系統廠商間的關係亦更加密切,故也呈現了較以往不同的風貌。


產品生命週期更短


資訊家電產品的一項特性是產品生命週期較短,所以產品開發便有不同的考量,其中價格與上市時間(Time To Market)為較重要的項目,因此IC相關業者也必須將其IC設計製造的流程有所調整,始能快速反應市場的需求。


IC產業發展出不同的發展方向

由於以上的改變,IC產業便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發展方向。首先是系統單晶片(System-on-a-Chip;SoC)的發展。所謂的系統單晶片,顧名思義就是必須能夠單獨執行系統功能,所以他基本上必須具備運算元(State Machine,如processor)、特殊功能的邏輯電路、記憶體、週邊控制電路(Peripheral)、混合訊號處理(Mixed Signal Technology)、以及控制軟體。


系統單晶片的優點在於訊號傳輸的速度提高、耗電量減少、功能加強、以及成本的降低,而這正是資訊家電產品所強調的特性:整合、快速、低成本,所以稱系統單晶片是資訊家電時代IC產業的必然發展並不為過。


在1999全球的系統單晶片,經統計有3億四千五百萬顆的出貨量;預估到2004年的全球出貨量將達十三億一千二百萬顆,其中通訊領域的使用量最大,預估有五億七千六百萬顆,佔有率約43.9%,1999~2004的複合成長率為34.1%。另外,消費性電子產品在2004年會有三億一千萬的出貨量,複合成長率為43.1%,是成長最快的市場。


《表三 網際網路相關半導體應用》 - BigPic:609x191
《表三 網際網路相關半導體應用》 - BigPic:609x191

SIP的重複使用攸關SOC成敗

系統單晶片發展的最關鍵成功要素是SIP的重複使用。所謂SIP(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矽智權)為可執行系統功能的發明與設計,諸如硬體的核心電路設計(Hard Core)、韌體(Firmware)與軟體的程式設計等皆是矽智權。然而,為何矽智權是資訊家電時代發展系統單晶片的重要關鍵因素?這可從供應與需求二個層面來探討。


供應面:


就供應面而言,系統單晶片的設計方法與流程已不同於傳統的晶片設計,並且設計也更複雜,多數系統單晶片的設計業者並無法擁有設計中所有的功能元件設計,若可將過去的設計重複使用(自身擁有或是得自外界的資源),如此可節省重新開發所耗費的時間與成本;再者,由於半導體的製程技術突飛猛進,IC的設計與製造技術的能力已有相當的差距,設計與矽智權的重複使用可使晶片設計的速度加快,相對而言,便縮小了設計速度與製程技術的差距。此種情況下,矽智權的發展有其不得不然的條件與環境。


需求面:

就需求面而言,下游的系統產品的發展有以下的特性:


  • .產品生命週期短;


  • .使用方便-體積小、重量輕、耗電量低;


  • .價格低、品質高。



因此,所需要的晶片都應符合設計快速、成本低、整合性高的條件,方能具備市場的競爭力。而顯然的,重複使用設計與矽智權的系統單晶片是目前最佳的解決方案;再者由於SIP都僅仍是設計,故使用SIP在供應面的另一項優勢在於較容易作修正,以不同符合的應用需求。由上述的二個層面來看,資訊家電時代,矽智權的發展成功與否便密切地關係著系統單晶片的未來。


《表四 1999年全球DSP出貨量統計及應用範圍》 - BigPic:605x141
《表四 1999年全球DSP出貨量統計及應用範圍》 - BigPic:605x141

SIP發展對半導體產業之影響

從以上的論述中可得到一個結論,即是使用SIP已是IC設計業的一項潮流,所以下面便要就SIP的發展與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作一介紹。


SIP產業的發展使得整個IC產業的供應鏈有了不同的風貌,IC設計業者的角色愈加多元化。過去統稱為IC設計業者,現今的功能則可細分為:SIP供應商(SIP Provider)、設計服務業者(Design Service),以及傳統IC設計業者(Fabless),此發展使得IC產業的分工更細;另外,其他IC業者的角色也有所改變,例如過去的傳統整合元件製造廠商(IDM),除將IC製造封裝及測試委託專業代工廠處理外,某些廠商也加入SIP Provider的陣容,將其擁有的SIP授權他人使用。


而由於使用SIP的系統單晶片設計觀念與方法不同於傳統,功能完善的設計工具便相形重要,所以便有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業者的出現。目前SIP產業仍屬新興的產業,歸納而言其基本成功要素有三:


1.成功的商業交易模式

這是所有產業共通的成功基本條件,只有建立成功的商業模式,創造利潤來源,支持研究發展,方能吸收資金及人才持續進入,有此良性的互動,廠商方有成功的可能,尤其對SIP這種新興產業而言,建立能有效獲利的成功商業模式更是重要。目前SIP業者(SIP Provider)的獲利來源主要有三:


  • ◆第一項收入來源是SIP的使用授權(Licensing),由於此種交易的情況視SIP業者所提供的SIP項目差異而有不同的標準,通常包含Hardware及Software,而收費方式也是Case-by-case,視不同的計畫而有不同的收費標準,有時還會加上使用地區的限制。


  • ◆第二項為權利金(Royalty)。此種交易主要是以使用該SIP的實際出貨晶片數量來計算收費,而通常出貨量愈大,計價的費率會越低。


  • ◆第三項收入是SIP使用的訓練以及之後技術支援的費用。


  • 這三種收入來源中,第一及第二項是目前SIP業者主要的項目。除此之外,某些因素的改變也會創造新的獲利機會,如標準的更新、製程技術的進步。目前在矽智產交易時所遭遇的最大問題是SIP的認定與鑑價標準,而也沒有一個公認的國際機構來做交易發生糾紛時的仲裁工作,這對SIP產業發展可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2.建立技術標準

現今SIP技術上所遭遇最大的問題是標準不統一,各廠商所提供的矽智產的形式各有不同,如何將各種不同形式的SIP置於同一個晶片上,發揮應有的功能,是目前相當大的挑戰,終極的目標應是Plug-and-play的SIP。


內文:如前所言,功能完善且強大的設計工具,對系統單晶片與矽智權業者而言是絕對必需的,但目前市面上的EDA Tools仍難以滿足設計上的需求,這種情形持續愈久,愈不利於系統單晶片與SIP整體產業的發展。


《圖一 全球出貨量與年成長率》
《圖一 全球出貨量與年成長率》

建立完整之各項機制與標準

總結以上的論述,隨著資訊家電時代3C整合的發展,整合性的功能日益重要,再加上半導體製程技術進步,系統單晶片便應運而起。在系統單晶片的發展過程中,SIP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項關鍵因素。各IC廠商皆擁有本身的SIP,如何建立完整建全的SIP流通交易制度,讓好的SIP可為其他有需求的業者所用;再者,建立技術標準,使得自外界的SIP能夠被容易地用於其產品上,這是整體半導體產業所必須共同努力的方向。所以建立完整的SIP認定、定價、流通、交易制度以及技術標準,是目前發展SIP產業的重要課題。


由於SoC/SIP對發展資訊家電產業的重要性日增,在2000年9月,工研院經資中心對台灣半導體及IA相關廠商特針對「發展資訊家電必備之關鍵SIP」的題目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國內廠商認為現階段發展資訊家電最關鍵的IC是「MCU」、「Internet Access」、以及「DSP」,另將調查結果列於(表一),而根據表一所示的問卷調查結果,有數點必須說明:


1.本調查是依據AHP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分析層級程序法)的原則進行。此研究方法乃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Saaty,Thomas所創,是從事規劃、資源分配、預測、以及投資組合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AHP法主要是根據二項原則來進行:階層化及整合化,首先建立研究階層結構(階層化),再以交叉成對比較的方式來判定各要素對整體的重要性(整合化)。AHP法的優點是在於,可同時展現決策者的想法與思考邏輯(質的層面),並能以量化的交叉成對比對,使能充分表現影響要素的重要程度(量的層面),所以本研究便依此法之原則進行問卷調查及數據統計分析。


2.本問卷調查對象以國內重要資訊家電廠商以及IC設計、製造業者(Design House:14、Design Service Provider:6、System House:6、Foundry:2、Other:5),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34份,有效回收率為58.6%。由於本調查所涵蓋的對象為SIP推動聯盟成員與IA聯盟部份成員,再加上國內的重要IC設計業者,希望能蒐集相關業界精英的經驗與意見,使本研究調查的結果能呈現程度以上的代表性。


3.問卷調查的結果中,排名前三項目(16-bit以上MCU、Internet Access、以及DSP)由於統計後的相對權值與之後的項目差異較大,所以可判定受訪的專家對此意見相當一致,亦即就國內廠商而言,發展資訊家電最關鍵的IC為16-bit以上MCU、Internet Access、和DSP ;至於之後的項目,因為受訪者的意見較不一致,導致其統計後的權值較小,且差異不大,所以判斷對不同產品的廠商而言,各種IC會有不同的重要性。雖然調查統計後的排序是可肯定的,但其代表的意義須要再進一步深思。



《圖二 1999~2004年出貨量比較》
《圖二 1999~2004年出貨量比較》

排名前三項產品的應用介紹

接著分別對MCU、Internet Access、以及DSP的應用作一介紹。


1.MCU

MCU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各種電子產品都可發現它的蹤跡,所以問卷調查的結果中,MCU Core成為國內業者對發展資訊家電之最重要IC,並不令人意外。由於半導體製程技術進步以及市場上競爭者眾多,雖然整體MCU的全球產值與產量皆逐年增加,而平均單價卻逐漸下滑,到1999年後呈現價格波動不大的局面,估計在2.25至2.30美元之間振盪。


2.Internet Access:

與Internet Access相關的IC包羅萬象,如DSP、RF/IF(Radio Frequency/Intermediate Frequency)、Power Management、SONET/SDH(Synchronous Optical/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Optoelec tronics、LAN Controller、ASIC/ASSP (Application Specific IC/Application Specific Standard Product)、Modem Core、Embedded MPU/MCU、GSM等。網路接取相關系統設備的半導體產值雖然逐年上升,但是年成長率會逐漸下滑,主要原因是隨著網際網路的普遍化,基礎建設也逐漸建構完成;但預估到2002年3G會帶動另一波的需求,自然相關半導體元件的用量便會增加。


3.DSP:

在目前的科技發展中,數位訊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重要性愈來愈高。由於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是將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的元件,它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工具將人類生活中所接觸的類比訊號,能夠有效地被轉換成數位訊號,而進一步加以運用處理。隨著新世紀的來臨,人類的生活將日益數位化,DSP的應用範圍也愈來愈廣,其中在多媒體技術、通訊技術(高階數據機、數位電視、行動電話等)、控制工程與人性化介面(Human-machine Interface)處理等領域,DSP更是重要的關鍵元件。


在部份研究中,DSP被歸類於MCU的一個項目,但由於DSP Core的重要性與使用率日增,其重要性已足以和MCU Core相提並論,故將DSP Core獨立出來成為一項目,進行研究。在目前的市場上,DSP被應用在通訊領域的產品最多,但是預估到2004年,消費性電子產品將超越通訊產品,成為使用DSP最多的領域。而個別產品方面,目前使用DSP最多的產品是無線數位通訊及個人電腦用數據機。


相關文章
輕鬆有趣地提高安全性:SoC元件協助人們保持健康
仿真和原型難度遽增 Xilinx催生世界最大FPGA
SmartBond元件增加藍牙網狀網路支援能力
我們能否為異質整合而感謝亞里士多德?
關注次世代嵌入式記憶體技術的時候到了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台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 Nordic Thingy:91 X平臺簡化蜂巢式物聯網和Wi-Fi定位應用的原型開發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64.21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