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国内的创投公司总经理说:「电子业不管是从事硬件或软件的,现在全部都属于传统产业了。」这句话是从股票市场来观察大多数的上市上柜电子公司的表现,其实也道尽了目前电子业的现况。

许多国内大厂都在拼产能,订单都想抢第一,可是毛利却不见得能提升多少。许多研发主管都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产品项目经理」,忙着营销、接单、开发、生产和售后服务,这种「统包」制度也不晓得是哪一位「高明的企管大师」发明的,简直是把电子业当成「量贩业」在经营。因此,研发主管白天忙着处理各种「庶务」和开会,晚上才能专心做产品开发的工作。

过去,这是营销或业务经理人常见的工作型态。曾几何时,现在连研发主管也要过这种生活。由此可知,电子业很难不沦为传统产业了!

不管硬件或软件只要能赚到钱,投资人才会高兴欢呼。所以,身为电子业的总经理们最喜欢找各个项目的负责人开会,而且是每天开、早晚开。可怜的是那些满脑子想着电子电路、EMC/EMI、SoC、Linux、C/C++、Java.....的研发主管。因此,有许多研发主管说:「如果能早出生10年,也许就不用这么累了!」

大型电子公司的老板们希望他的干部是万能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只会设计或营销。也许是因为学校教育的关系,具备这种万能的、全方位的人才实在少的可怜。再者,研发主管要训练自己的接班人也不容易,因为这需要一段长时间的考核与训练。所以,这些大老板们经常责怪研发主管「不知长进」,只知道做研发,而不晓得要将技术放弃才对。相反的,研发主管会反驳:「技术是我的生命和饭碗,如果没有了技术,自己就会像游民一样。」

吊诡的是:当公司从上到下都以大量生产为最高的追求目标时,其研发实力也许正处于最弱的时候。因为物以类聚,持不同看法的技术精英们可能早就离开了。「大者恒大」的神话仍然是那些大型电子公司的护身符,殊不知,生存的关键不在「大」,而在「精」。事实证明,「短小精干」的小型电子企业仍然不断冒出,持续挑战「大者恒大」这个神话。

电子科技的特性就是不断地变化。当科技的演变速度比市场的接受程度还要快时,收益和投资金额自然会下降,因为大家都在等待下一代的新技术或新产品。此外,由于因特网和公开源代码的精神流行,也导致一般人错认硬件和软件技术就等于「廉价的知识」。尤其是国人普遍认为软件是可以免费复制的,试问您会鼓励您的小孩去当软件工程师吗?

也许电子业真的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除非电子工程师转行,否则为了生存,硬件和软件技术仍然是生财的必需工具。期望这种被创投业者视为「传统」或「老掉牙」的技能,将来至少也能像厨师、雕刻师的技艺一样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