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曾經驕傲於亞洲四小龍之首,然而當思維不再創新、政策搖擺不明,就算曾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台灣,卻正淪為他國口中的負面教材。

經建會在六年前,訪問韓國仁川經濟開發區時發現,其簡介資料竟然將台灣列為「失敗案例」,因為他們認為,台灣的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只看現在,看不到未來」,早已失去新思維的創新動力。

而最近,新加坡也將台灣列為負面教材。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公開指出,新加坡如果也阻止外國人才進入,將重演「台灣故事」(Taiwan story),喪失全球的競爭優勢。很明顯地,在新加坡的認知中,台灣兩字,就代表了失敗。

曾揚名國際的台灣奇蹟,如今淪為他國經濟發展的負面教材。然而相對的,同為四小龍的亞洲其他各國,卻逐漸出頭,在國際上扮演關鍵要角。

例如韓國,雖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幾被滅頂,但卻因此激發改革動能,終能成為目前全球唯一同時簽下美、歐、東協三大市場FTA的國家,日前韓國更一舉躍升成為已開發國家之林,成績令世人刮目相看。

另一個例子如同新加坡。僅是一個新加坡樟宜機場,就已經獲得亞洲最佳機場的美名,除了其營運模式在中國被廣為採用,新加坡更在全球十六的國家興建28座港口,帶動四成轉口貿易回流,讓新加坡成為金融資本、轉運集中化的新經濟核心。

台灣曾是四小龍之首,實行民主政治更是難能可貴,然而台灣的頂峰已過。曾幾何時,在國際經貿場合上,台灣的發聲權變小了,反而是新加坡與韓國,成為更重要的經濟強國。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台灣與韓國、新加坡、香港等亞洲四小龍,過去曾擁有黃金年代,但在中國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後,亞洲現在經濟情勢已不可同日而語。中國崛起,韓國稱霸。台灣呢,還在代工?

當然,台灣也並非將就此一蹶不振。張忠謀說,儘管台灣的黃金歲月已逝,未來十年可能成為黯淡的「黃銅十年」,但若能把握接下來的關鍵兩年,積極進取,仍可能把黃銅擦亮,甚至變回黃金。而關鍵就在於,台灣能否積極對全球開放。張忠謀認為,開放不能淪為口號,而必須是一種手段,目標是增加競爭力,幫台灣贏回世界舞台。

從韓國到中國,台灣經濟從黃金變調成為黃銅,但只要努力,黃銅仍可擦得亮,就算台灣經濟再從黃銅變成『鉛』,還是可以努力的拋光。重點,就在於台灣怎麼做。想進步,就需要競爭,開放能夠增加競爭力,這是讓台灣重回黃金年代的最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