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5G開台、AI風行,仿生科技也做得嚇嚇叫的時候,感覺未來的科技發展幾乎是無所不能,也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但今天,我們要來撥一盆冷水,提醒大家別太自以為是,更不能夠技術掛帥,因為科技的發展終究超越不了人心,從世俗的眼光來看,科技如同任何事物一樣,上上下下、高高低低,永遠只會在那邊輪迴打轉。對於具備覺醒意識的知識份子而言,科技永遠只是工具,只能當配角。

任何科技產品它外表所呈現的是物質,但不論構造多麼精密,還是得有能量來運作。(source::UNWTO)
任何科技產品它外表所呈現的是物質,但不論構造多麼精密,還是得有能量來運作。(source::UNWTO)

2017年AlphaGo圍棋程式三戰全勝輕易打敗世界第一棋士柯潔, AlphaGo已經沒有人類的對手,它的機器學習能力沒有人可以跟得上。這時候人類該何去何從?下圍棋還有意義嗎?這樣的憂慮普遍存在,甚至有人認為未來的機器人會反過來統治人類,畢竟沒有機器人做不到的事,速度與執行力更是凡人沒得比。真的是這樣嗎?想想看,AlphaGo靠什麼動力來執行?機器人又是吃些什麼來維持運作?

答案很簡單,所有科技產品都得靠能源供應來運作,能源會是科技發展的罩門、盲點。當AlhpaGo與人類下棋時,人們一看大勢已去,趕快關掉AlphaGo的電源,那它就沒轍了;如果機器人要威脅人類,拔掉它的電源不就沒事了?所以,能源的發展與取得才是科技發展的關鍵,機器人想要與人類的運作同一水平,至少不能依賴人類來取得能源,必須自己覓食補充能量來維持生存,但要達到這樣的科技還早得很。

著名物理學家波姆(David Bohm)認為宇宙以三個互相包藏的層面顯現,分別是物質、能量與意義三個層面。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層面都包括另外兩個層面,波姆並且提出隱序(Implicate order)和顯序(explicate order)的概念來說明,當顯序為物質狀態時,那麼其能量與意義則是呈現隱序的狀態。物質與能量一般都能體會明白,即使質能互換也很容易感受得到,但意義在哪裡就不知從何說起了。

任何科技產品它外表所呈現的是物質,但不論構造多麼精密,還是得有能量來運作,其中的硬體電路或軟體程式可以說是它的意義所在。不過這樣的科技還處在一個很粗淺的層面,因為能量不能自主,意義也受限制固定,即使有所謂人工智慧或機器學習,還是在所設定的領域裡打轉而已。況且意義的後面還牽涉到意識、意志與意念,這還不是人工智慧可以觸及的領域,所以當今科技發展的瓶頸應該先從能源了解,才能有所突破。

任何科技產品都會面對三種能量狀態,一是無能,二是不能,三是失能。首先,當機器沒有電源供應的時候就處於「無能」的狀態,什麼也做不了,所以確保能源供應,甚至不受外力干擾而中斷,便是科技發展的一大瓶頸;第二是機器本身能量衰竭或壽命終結就是一種「不能」的狀態,當然也就無以為繼,所以應用相對穩定且長壽的材料,會是科技發展的另一個瓶頸;第三是既非無能也非不能,而是內在系統無法配合或與外部體系無法調適時,便處於「失能」的狀態,機器運作也會隨之停擺,所以自我修復或調適能力也是科技發展的一個瓶頸。

然而,無窮的能源到底從何而來?不僅事物無常、壽命有限,太陽也會枯竭,電子也會衰敗,或許最後只剩下意義會存在,而意義又包藏著物質與能量兩個層面,只是他們現在變成隱序狀態(所謂隱序也可以說是極細微不可見),當意識啟動就可以轉為人類可見的顯序狀態。所以波姆最後提到:「如果想改變這個世界,就必須先改變意義。」或許這才是心物不二與知行合一的最高科技,也是科技發展的終極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