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男孩用竹筷子做出了一把竹槍,他興高采烈的拿著這把竹槍四處炫耀,它可能不太好看,不太好發射,但對男孩來說,這是獨一無二的一把,是他自己做的;再大一點,男孩子開始喜歡拆裝玩具,組合複雜的模型,或者DIY一些簡單的工具,設計的天份在他身上漸漸顯現。

進了學校,他念的是電機,DIY的東西從玩具換成了精密的電子裝置,設計的對象也從小工具換成了複雜的電路,大家都認為他將來會是一位優秀的電子工程師;但進了職場以後,他的工作是每天穿著防塵衣,在實驗室裡看機器,或者幫客戶改改電路…

你可能也認識一位這樣的男孩,但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男孩在台灣越來越多。

很顯然的,台灣電子產業的創意與設計能力被限制住,並不是第一線工程人員的責任,這是長期以來的商業模式所造成的結果,現在幾乎所有電子電機畢業的學生投入職場後,就只會淪為替企業與客戶服務的人,一舉一動都依照指令進行,不會有太多自己的想法,更別提研發和創新。

一位長期從事PC代工的朋友私下透露,其實他們很樂意見到Wintel瓦解,因為這樣他們才可以“玩”出更多的產品,不然規格都被他們(編按:英特爾與微軟)綁死,關鍵零組件也都被掌握住,根本就沒有變化的空間,怎麼可能還去談創新設計。

現在,你有機會可以跳出這個舊框架,進入一個更自由、更有創意和活力的世界:「開放硬體-Arduino」。

請注意,這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產業已經開始慢慢蘊齉這件事,特別是目前硬體式微的時代,更加速它的發展,包含德州儀器和三星電子都已經投入這項計畫,所以你必須要正視它,它正在發生,而它有可能改變整個產業的遊戲規則。

而在台灣,有三位年輕人也正積極的投入這項事業,他們在小小的藝術大學育成中心的房間裡頭,透過開放硬體的資源,創造出獨樹一格的商業模式。他們沒有昂貴的自動化生產機具,必須用自己的雙手敲敲打打,把一顆顆的晶片焊到電路板上,雖然看起有點沒效率,但也因為如此,他們蘊含著無限的原創性,而這正是現在市場最缺乏的元素。

標準化,是大量生產的必備條件,但那太僵化,是微利;開放,才可以有更多的創意,更多的可能,而Arduino完美的詮釋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