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CEATEC:從電視到通訊 3D就是火車頭
 

【CTIMES/SmartAuto 鍾榮峰 報導】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3495】

在日本千葉海濱幕張所舉辦的CEATEC大展上,氣勢磅礡的3D技術應用貫穿全場,與會人士親身體驗震撼視覺與逼真臨場感的立體效果。從電視品牌大廠到通訊電信巨頭,從配戴眼鏡到裸視,日本產業界正藉由CEATEC展會,清楚地表達他們領導3D技術應用的企圖心。怎麼樣去綜合3D視覺和其他感觸或是定位點高速辨識技術,提昇3D效果在空間環境上的臨場感,在技術拉開與其他競爭者之間的領先幅度,並且加速技術應用的市場化腳步,正是日本產業界推動先進3D技術應用的具體策略。

CEATEC大展現場SONY的巨型3D LED螢幕氣勢磅礡

縱觀來看,日本廠商在手機、數位相機、筆電、投影機到大尺寸電視的3D技術應用,都已經準備就緒。幾乎所有日本電視品牌大廠均全員到期,Sony、Panasonic、Mitsubishi、Toshiba、Sharp、Hitachi等,都不約而同地提出大尺寸高畫質、配戴眼鏡式的3D顯示電視產品。從會場中觀察,日本電視品牌大廠推動配戴眼鏡式3D電視產品的量產腳步正在加快,4k解析度結合3D效果的 LED電視,將掀起全球3D電視另一波的高潮。

CEATEC大展上,SONY就直接將現場立即實況轉播以3D效果呈現在與會人士眼前

最令人感到臨場震撼的,就是SONY展示由數百個大型LED顯示面板所排列而成、長21.7公尺和高4.8公尺的巨型3D螢幕。搭配現場播放展場動態的即時作業團隊,SONY將現場所拍攝到的開放式展場畫面,藉由3D動態定位點的辨識技術轉換後,就能立刻將現場畫面的3D立體效果呈現在巨型3D螢幕上,讓配戴3D眼鏡的與會人士,無時間差感受到3D live現場畫面的互動式播放效果。

CEATEC大展上,SONY就直接將現場立即實況轉播以3D效果呈現在與會人士眼前

除此之外,Toshiba也展示了自行開發的2D轉3D變換技術,Mitsubishi和Hitachi則是主打能夠呈現3D立體視覺的大尺寸投影技術,Hitachi的3D投影螢幕尺寸已可達到160英寸。

日本電信巨頭之一KDDI在CEATEC大展上則是推出3D自由視點新技術體驗

日本電信巨頭之一的KDDI,也展示可適用於各型尺寸的3D自由視點(Free View Point)技術,透過8個高畫質影像的視點、每一個視點4k解析度的設計,藉由計算立體3次元的圖形化座標位置與實際影像畫面視點定位座標的對應關係,高速推斷並校正景緻與人物之間的縱深幅度,進而即時呈現不同角度視野播放畫面的3D立體效果。從這樣的先進技術出發,KDDI也已經開發出可傳輸多視點攝影高畫質3D影像的電信系統和伺服裝置,使用者可藉由小小的按鍵移動,便可以在家裡選取現場實況轉播不同角度的3D立體畫面。

日本電信巨頭NTT DoCoMO的新款智慧手機即將具備裸視3D視覺功能

另一方面日本電信巨頭NTT DoCoMo也不遑多讓,在展會上的先進技術體驗區內,除了展示已經可應用在智慧手機的裸視3D顯示應用外,同時也讓與會人士體驗一項驚奇的觸感互動式3D影像技術。應用在小尺寸可攜式裝置的裸視3D顯示技術,多視點可以達到8個,在左右視角25度偏離的範圍內,都可以感受到立體3D視覺效果。

日本電信巨頭NTT DoCoMO推出令人驚豔的裸視3D視覺結合立體觸感的新技術

更進一步地,使用者可藉由磁性觸控筆,近觸裸視3D畫面的定點,透過內嵌於觸控3D面板的另一極磁力線感應,感觸到磁性互斥後觸控筆振動的感應效果。所以當裸視3D畫面裡的變色龍在吐信時,用磁性觸控筆接近嘴巴位置的定位點,不僅眼睛可感受3D立體視覺,手指也能觸感到變色龍吐信到使用者手指的3D臨場振動。

對於日本而言, 3D 技術不僅是延續顯示業界既有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也是整合電子與傳統產業的關鍵媒介。

3D顯示技術應用若要能真正普及,內容絕對是關鍵,光靠3D顯示螢幕不足以支撐帶動3D產業。從CEATEC展會中可以看出,日本產業界以整合多方軟硬體資源的角度來發展3D產業的積極作為。對於日本而言,3D技術不僅是延續顯示業界既有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也是整合電子與傳統產業的關鍵媒介。3D進一步讓日本的顯示化學材料、面板、電視製造、智慧手機、遊戲機、傳輸通訊、頻道播放、視訊週邊、辨識演算法技術等等資源,有了重整結合的契機。倘若有同等的重要地位可以比擬,或許應該就是電動車了。

關鍵字: CEATEC 2010  3D顯示 
相關新聞
裸眼3D再次崛起 手機產業枕戈以待
亞馬遜推首款3D手機 目標:隨時買、買更多
台灣在3D產業的最後機會:應用內容
智慧手機將成為裸眼3D的絕佳發展平台
3D手機上市了 那3D內容呢?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以馬達控制器ROS1驅動程式實現機器人作業系統
» 推動未來車用技術發展
» 節流:電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 開源:再生能源與永續經營
»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概況分析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7.231.16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