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愛立信揭露前進5G時代營運戰略
 

【CTIMES/SmartAuto 陳復霞整理 報導】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11993】

愛立信總裁暨執行長鮑毅康(Borje Ekholm)認為,5G已經從一個趨勢概念走向實作,並且宣布今年將啟動更多5G應用案例。

台灣愛立信總經理何可申(左)及技術長姚旦(右)合影。
台灣愛立信總經理何可申(左)及技術長姚旦(右)合影。

過去業界將5G視為一項顛覆性技術,如今其已成為各產業發展的戰略核心。愛立信於2018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發佈最新版《5G與物聯網》報告,充分揭露5G引領各行各業數位化帶來的巨大收入潛力,並且指引營運商通往5G的發展藍圖。

此外,愛立信總裁兼執行長鮑毅康(Borje Ekholm)指出,根據營運商的反饋,其在迎接5G時代的過程中所聚焦的核心領域為:「提升營運效率─降低每十億位元組(gigabyte)的成本」、「改善使用者的數位化體驗,並且降低成本」以及「開拓5G與物聯網應用案例,以創造新的收入來源」,這些反饋成為愛立信營運戰略的基礎。

據愛立信先前發佈的《5G商業潛能》報告表示,預計到2026年,營運商的收入可增加2,040億至6,190億美元(成長12%至36%),服務收入預計將達到1.7兆美元。營運商將可借助5G和物聯網等技術協助汽車和製造業等行業數位化轉型,進而實現上述成長目標。

而在其最新的《5G與物聯網》報告中,愛立信研究了10個產業、逾400個數位化應用案例,包括能源與公共事業、製造業、公共安全、醫療保健、公共交通、媒體與娛樂業、汽車業、金融服務業、零售業和農業。而在這400個應用案例中,超過200個應用案例需仰賴5G技術支援。這些應用案例經分門別類,都旨在增加收入並克服佈署挑戰。

九大類別以即時自動化和增強型影音服務為先

從2016年至2026年,ICT產業參與者的數位化收入預計每年將增長13.6%,而現有營運商服務收入增長預計為1.5%。5G對各行各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營運商的5G收入也有望隨之增加。至2026年,營運商預期將可獲得5G帶來的總價值中的47%。透過應用案例的演進和分類,營運商已經能夠最大限度地把握5G物聯網和產業數位化機會,充分挖掘其中的商業潛力。

愛立信已確定了九大類別,涵蓋近90%的5G商機,其中即時自動化拔得頭籌,在2026年前的收入有望達到1,010億美元;其次是增強型影音服務,2026年前的收入將達到960億美元。

愛立信負責5G商業化的主管Thomas Noren表示:「我們的應用案例研究顯示,營運商透過戰略性和營運活動來迎接各種挑戰,打造成功的產品。儘管這些並非5G產品,但在向5G邁進的過程中,諸如上市管道、試用與實驗享有同樣重要性,或更甚之。」

掌握先行者優勢是企業戰略重要目標

今年初,愛立信發佈了《5G的產業影響力報告》,分享了來自900家、10個不同行業企業的洞察。根據該報告,5G應用案例將於2018年啟動,之後5G的相關活動將迅速展開,已有超過70%的企業計畫在2021年推出5G應用產品。其中,製造業、能源與公共事業、公共交通和金融服務業最有可能在2020年搶先推出5G應用服務。

從戰略觀點來看,推動5G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奠定先發優勢(73%)、使自己成為產業創新者(54%)、充分利用數位化轉型支援技術(53%),以及為物聯網奠定紮實的基礎(46%)。

關鍵字: 5G  物聯網  MWC  愛立信  易利信(Ericsson
相關新聞
攸泰科技躍上2024 APSCC國際舞台 宣揚台灣科技競爭力
安立知獲得GCF認證 支援LTE和5G下一代eCall測試用例
工研院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助2025年通訊業產值破兆
是德科技推動Pegatron 5G最佳化Open RAN功耗效率
諾基亞與中華電信擴大5G網路擴建合約 加速佈局5G-Advanced市場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AI時代常見上網行為的三大資安隱憂
» 物聯網結合邊緣 AI 的新一波浪潮
» 以低軌衛星實現定位導航應用 是現實還是炒作?
» 低功耗通訊模組 滿足物聯網市場關鍵需求
» 利用現代化GNSS訊號提升通訊網路時序準確度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3.108.4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