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組織而言,產業融合就代表了最基本的成長機會。例如,當前的汽車油電混合傳動系統,就需要用到可測試控制、機械、熱力學、電子、軟體,甚至電池化學技術的系統。這麼一來,即便是僅在數年前以低靈活度封閉式專利平台所建置的測試系統,也會顯得老舊。測試系統應改採開放式的模組化軟硬體,不僅能在不同的I/O類型、程式設計語言與廠商環境下作業,同時也能使用完善定義的API與可互通性標準。對無法預測未來情況的組織來說,這會是更艱鉅的挑戰。
|
在這個融合的時代中,未來變得模糊不清。公司、測試策略與測試平台應設計為可快速配合未來調整。 |
在這個融合的時代中,未來變得模糊不清。公司、測試策略與測試平台應設計為可快速配合未來調整,無論未來情況為何。例如,航太公司過去的行動非常保守謹慎,而且仰賴漫長的產品生命週期,但現在其供應鏈與消費性電子裝置供應鏈更為緊密連結,讓航太公司需要提高其靈活性。因此,航太測試部門需要讓測試設備跟上大幅加快的技術更新速率,而關鍵在於,在設計測試架構時就加入這種適應性。跨產業交流活動與監看其他產業的貿易刊物,有助於讓團隊了解最新趨勢。
若能與具備多產業專業知識的組織合作,會更加理想,如此將有助於公司更有效因應意外情況,並運用其他產業的最佳做法。公司可將最棘手的問題外包給已解決該問題的第三方,或可針對5G與IoT等迫在眉睫的趨勢,在其他產業中建立策略性合夥關係。例如Nvidia與Audi即攜手合作以加快技術開發的速度,而Boeing與Embraer則合作以從競爭者手中搶下市佔率;這僅是其中兩個例子,其他還有許多例子可說明這類合作如何讓組織超越其產業同儕。重新評估測試應放在供應鏈中的哪一環節,以及審視供應商,也是明智的策略。組織若能積極採取行動,即可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或許還能進一步影響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