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部經費補助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學志教授帶領其研究團隊(臺灣師範大學吳清麟助理教授、張雨霖助理教授,文化大學邱發忠教授、清華大學詹雨臻副教授、輔仁大學林耀南副教授)長期投入幽默的相關研究,除了使用問卷調查、量表評量及科技部所建置的功能性磁振造影儀(fMRI)等方法外,亦整合認知及文化的觀點,建立國際間最完整的幽默風格理論,探討幽默風格的神經基礎及文化差異,並領先將其應用於協助亞斯伯格(一種泛自閉症亞型)學童培養正向的幽默風格,彰顯臺灣幽默理論與應用的貢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陳學志進行簡報 |
國人的幽默感有待提升
陳學志教授研究團隊與22個國家的研究團隊進行跨國調查發現,整體而言,自覺使用幽默最多的為義大利,臺灣民眾自覺的幽默表現居於第15名,低於整體平均值。
若將幽默區分成良善或批評的類型,則自覺最常表現出良善幽默的為西班牙及紐西蘭,自覺最常表現出攻擊或批評型幽默的則是印度及智利。研究也發現,臺灣是自覺幽默感性別差異最顯著的國家,臺灣男性自覺表現出比女性更多的幽默感,但更傾向於使用批評或攻擊型的幽默風格。顯示國人的幽默感確實有提升空間,且男性應學習使用更良善的幽默風格。
幽默風格男女大不同
陳學志教授研究團隊亦修訂適合國人的中文版「幽默風格量表」,將個體幽默的使用區分為「親和型」(對他人/良善)、「自我提升型」(對自己/良善)、「攻擊型」(對他人/有害)、「自我貶抑型」(對自己/有害) 四種幽默風格。針對國人的系列研究發現,男性較女性偏好使用攻擊型及自我提升型的幽默。為何會如此?研究團隊進一步探討後發現,女性較少使用攻擊及自我提升型幽默,部分是因為女性較具備設身處地以及感同身受之同理心所致。
夫妻間的以牙還牙的幽默風格
另外,針對239對夫妻的研究發現,雖然夫妻一方使用良善的幽默風格,另一方可能是任何的幽默風格;但若其中一方使用的是攻擊型或自我貶抑型的幽默風格,則另一方也傾向使用相似而非互補的負向幽默風格;尤其當一方使用攻擊型幽默,另一半不會忍氣吞聲的使用自我貶抑來迎合對方,而是同樣使用以牙還牙的攻擊型幽默。看來,夫妻間應該要更加謹慎及智慧的使用幽默。
幽默風格的文化差異
研究團隊也發現,個體的身心健康及人際關係與良善的幽默風格(「親和型」與「自我提升型」)有正面關聯,但與攻擊型幽默風格有負向關聯。上述結果與西方的研究相似,然而研究團隊也發現了東西文化差異,例如:在歐美西方研究中,自我貶抑型幽默一向被視為有害的幽默風格,但在國內的研究中,卻發現自我貶抑型幽默並不像在歐美社會中總是不利於身心健康。雖然自我貶抑幽默與自尊有負相關,但卻與個體的同理心、情緒反省及情緒調節有正相關。
研究團隊推測這可能與華人社會崇尚謙遜及人際和諧有關,為了驗證這個想法,研究團隊使用功能性核磁振造影儀分析參與者觀看四種幽默風格語句時的腦部活動程度,發現參與者觀看促進人際關係的親和型或自我貶抑幽默刺激時,會產生更大的大腦皮質活動。該研究從基礎的腦神經活動為幽默的文化差異提供有利的證據,獲得國際期刊高度的重視。
亞斯伯格學童也能學會提升親和型幽默
研究團隊也進一步比較正常學童與亞斯伯格學童之幽默風格差異。亞斯伯格學童普遍被認為缺乏幽默感,但研究團隊發現,亞斯伯格學童使用「攻擊型」以及「自我貶抑型」幽默的程度與一般學生並無差異;然亞斯伯格學童在兩種良善的幽默風格(「親和型」及「自我提升型」)則遠低於一般學生。足見亞斯伯格學童並非不會使用幽默,而是不知如何適切得體地使用幽默。
陳學志教授研究團隊於是設計了一套包含講解、觀察、體驗及角色扮演的良善幽默風格提升課程,針對泛亞斯柏格學生進行短期教學。結果發現,相對於控制組,參加實驗教學後的亞斯柏格學生,使用「親和型」的偏好顯著提升。可見,若能給予適切的教導,亞斯柏格學生仍能提升其對親和型幽默的掌握原則,並於日常生活中實踐。
地獄哏幽默使用者大腦迴路
研究團隊亦使用磁振造影儀的擴散張量成影技術(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觀察個體的大腦白質網路連結與其使用不同幽默風格傾向的關係。結果發現,在控制年齡、性別、智力及人格等因素後,個體大腦區域網路之連結較無效率,則較偏好使用「攻擊型」幽默。
研究亦發現左側顳上迴(left superior temporal gyrus,與開放性的思考有關腦區)的節點連結效率可區分使用良善及惡意幽默的參與者。由上述研究可知,偏好使用「地獄哏」等攻擊型幽默者很可能是負責開放思考的大腦區域神經迴路缺乏效率,故較難轉換思考視野使用較為親和的幽默風格。該研究為攻擊型幽默風格提供神經生理的實徵證據,也對如何減少學童攻擊型幽默的教學提供啟發,深受國際心理學研究者重視。
未來展望
研究團隊未來仍將持續以全面性的觀點探討幽默的議題,例如:發掘臺灣原住民族群所具備之幽默優勢,並導入使用幽默策略的「優勢中心」教學,透過幽默教學活動將原住民學童之幽默優勢延伸至其他領域。最後,未來並試圖結合AI技術,建立幽默聊天機器人,希冀透過個人與聊天機器人的互動降低壓力,提升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