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一波波來襲,讓心肌梗塞及心因性猝死發生率驟升。若能夠透過智慧型穿戴裝置協助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量測自我健康狀態,將可有利於及早預防避免憾事發生。
|
穿戴心電圖記錄器手錶時,只要是Android 及iOS 雙平台用戶皆可下載相對應的APP。(source:麗臺科技) |
雙和醫院心臟內科病房主任邱淳志醫師提醒,糖尿病、高血壓等三高族群和心律不整患者為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應做好日常保養及每天量測心電圖等生命跡象以超前佈署早期發現問題。
心血管疾病位列第二大死因,而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是目前的主因之一。然而心絞痛或心律不整(含心房顫動)等相關問題會不定期發作,往往在就醫當下沒有任何症狀,增加了醫生診斷的難度,因此長時間的固定居家量測,在追蹤診療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時在心血管支架置入後,不幸發生再狹窄情況,如果沒有精密的監測,也可能發生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甚至併發腦中風,不斷住院、手術甚至失能,對病患及國家的醫療照護成本是一大負擔。
事實上,在台灣有比Apple Watch更早取得衛福部心電圖量測認證的醫療級穿戴心電圖記錄器手錶,不但支援Android及iOS 雙平台用戶,更獲得台灣精品獎肯定,目前首由雙和醫院臨床使用。
有別於傳統最長14天居家檢測方式,雙和醫院採用的新型穿戴心電圖記錄器手錶讓患者365天皆可偵測心電圖、各種心律不整(含易造成腦中風的心房顫動)。在配戴同時,還會每半小時主動偵測是否有不規律的風險指標。
對於高心血管風險的患者,邱淳志醫師於個人LINE@分享,日前有位冠心症治療中的病友經建議後,使用穿戴心電圖記錄器手錶在家量測心電圖,並每天將數據上傳至健康管理平台。有天研究助理在健康管理平台發現這名患者突然多天內出現「異常」數據,因而主動通報主治醫師。經過判讀,認為病友應該是發生了房室傳導阻滯(Atrioventricular block)的現象。在患者提早回診檢查後,調整了用藥及相關治療。兩週後病患回診,經病人描述及診斷後確定病情改善。雖然患者長時間定期回診,但因這位病友起初並沒有明顯不適的現象,很有可能延遲診斷,所幸經由穿戴心電圖記錄器手錶提早警示潛在異常,進而避免病況惡化的情況。
邱淳志醫師補充,人類的心率狀況受到環境、情緒及疾病影響。新光醫院心臟科團隊最近分析了金山地區民眾的相關健康資訊,發現心率變化和死亡率有密切相關。長時間的心電圖追蹤數據可協助醫生了解異常頻率和時間長短等問題,能更全面了解病況,超前佈署提早治療,減少患者再住院與用藥量。邱淳志強調,如有不適症狀時,務必由臨床專業醫生協助做最後的診斷及處置,切勿自行評估或聽信偏方,延誤黃金救援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