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MIC調查:臺灣AI發展以三大技術為主
 

【CTIMES/SmartAuto 籃貫銘 報導】   2020年06月10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3370】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台灣AI技術發展,調查臺灣「產業AI」與「AI產業」企業與新創。發現目前技術發展前三名以「數據推理推論、電腦視覺、語音與自然語言處理」為主。

以2016年AlphaGo事件為分水嶺,可發現技術發展雖以「數據推理推論、電腦視覺」為主,但2016年以後成立的臺灣企業,排序第三的發展技術轉變為「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而非2016年以前成立企業的「資料擷取、標記或維運平台」。投入領域差別也顯示在企業AI應用領域趨勢,其中發展「跨領域應用」仍為主軸,驅動AI落地到各行各業產生效益。此外,醫療健康、行銷與媒體,也成為各企業應用AI的新興重點領域。

資策會MIC韓揚銘資深產業分析師表示,有四大關鍵議題值得注意。一,「AI落地」將是未來產業焦點,而落地後開啟的「後AI時代」,將帶來AI模型部署與監管、版本控制更新等挑戰,並驅動一波AI管理商機,當企業運用AI的情境愈多,愈需要良好的營運管理機制。二,落地前「效率」問題需要被解決,目前已有國際大廠開始透過晶片效率提升、分散式運算架構、使用剪枝技術讓模型最佳化、針對不同應用提供效率或推論程式改良,以加快推論與訓練時間、以迷你模型幫助落地等方式來提升效率。另外還有AI模型資安議題,如何管理模型不被汙染以至於出現錯誤判斷結果,以及國際各國開始討論AI合規議題,皆需要後續觀察。

隨著AI與感測技術發展帶動終端載具軟硬體升級,未來「非接觸式UI」發展值得關注。資策會MIC透過美國專利技術布局,觀測非接觸式UI動態,目前語音UI技術仍以說話者辨識、聲紋認證為主,可有利於電商、金融等行業辨識客戶身分與打造個人化服務,不過聲紋認證專利技術偏少,目前仍存在技術缺口;視覺UI部分,布局熱點開始延伸至電子設備識別、3D模型或影像操作、影像分析-運動分析/決定位置或物件、通信控制等。

資深產業分析師林巧珍解讀,充分顯示為AR/MR應用鋪路的意圖,除此,手勢UI也因為AR/MR應用發展獲得二度崛起的機會,技術布局重心也逐漸移至圖像捕獲、影像分析、建立3D模型與影像操作。

資策會MIC指出,當終端載具被賦予更多感知能力,使用者將可透過手勢/動作、語音、視覺甚至腦波來與機器互動。林巧珍表示,非接觸式UI將可催生更多智慧產品,造福全球廣大慢性病、視障/聽障與殘疾人士,上述的剛性需求,將提供更多中小型、無龐大研發資源的競逐者有機會躍升獨角獸;除此,未來3~5年AR/MR技術與應用的活絡趨勢值得關注,目前雖然不同UI仍各自開發,但預期未來將走向相輔相成與合體升級。

關鍵字: 人工智慧  mic 
相關新聞
AWS:企業應透過生成式AI進行「安全的創新」
Red Hat運用Intel技術強化資料中心至邊緣的AI工作負載
MIC:49%的台灣人偏好觀看串流影音
Arm:因應AI永無止盡的能源需求 推動資料中心工作負載
英業達以AI科技實踐永續 攜手台大保護雲霧林生物多樣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功率循環 VS.循環功率
» 利用精密訊號鏈μModule解決方案簡化設計、提高性能
» 利用精密訊號鏈μModule解決方案簡化設計、提高性能
» 平板POS系統外殼和基座影響無線連線效能的實測
» 先進AI視覺系統—以iToF解鎖3D立體空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4.242.15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