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安捷倫發表PCI Express 2.0解決方案
 

【CTIMES/SmartAuto 陳麗潔 報導】   2006年10月03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1398】

安捷倫科技發表業界第一台專為PCI Express(r)(PCIe)2.0而開發的完整x1到x16協定分析儀與模擬器解決方案。Agilent E2960B系列解決了業界使用單一協定測試套件,進行非侵入性的PCIe信號量測、LTSSM(鏈路訓練與狀態機器;Link Training and Status State Machine)測試與跨系統量測之需求。

PCIe 2.0的問世使高速序列技術的發展趨勢得以繼續,它將之前2.5 Gb/s的協定速度提升一倍到5 Gb/s。這滿足了高效能應用,如繪圖,對頻寬的需求,也使現有的應用在減少腳數的情況下得以保持頻寬。鏈路寬度的縮小,終將導致系統成本的下降。

5 Gb/s的速度為電腦和通訊系統設計廠商帶來極大的挑戰。E2960B系列是由同時支援PCIe 1.0和PCIe 2.0的分析儀與模擬器所組成。多種探測選項及新近發明的協定至邏輯(P2L)閘道,使整個產品組合更顯完備。

在E2960B系列推出之前,邏輯分析儀和協定分析儀在業界一直是分開的概念和產品。現在安捷倫將兩者的重要特性結合到單一產品,讓使用者瞭解資料從實體層到交易層的整個情況。它的特性包括按波道檢視(per-lane view)–在尚未完成通道接合前顯示8b/10b資料,或沿波道觸發檢視(trigger-down-the-lane view)–在排序的集合上觸發。有關波道的狀態,則由每波道的LED提供立即的回饋。

此外,安捷倫還以P2L閘道來連接邏輯與協定分析儀,以執行跨觸發和游標相關。連接多台儀器,並從一個站台驅動這些儀器,有助於提高系統不同部分的能見度,例如FSB(前端匯流排)和PCIe,對於只需要協定分析儀解決方案的客戶,並不會增加購買整個邏輯分析儀解決方案的負擔。

LTSSM模擬器可以針對高達x16的鏈路寬度,以最高速度在所有的波道上產生訓練序列,從而使用事先定義的測試來執行有效的鏈路協商測試。鏈路特性測試可在控制環境中進行,因此邊際效應測試和錯誤的發現會變得更容易。

除了LTSSM測試,模擬器還為高達x4的鏈路寬度提供功能完整且可程控的激發解決方案,其可在任何鏈路寬度下執行根聯合體(root complex)模擬、端點模擬與內插卡測試。GUI中新設計的流量設定,則可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為提高投資保障,E2960B系列以安捷倫現有的N2X平台為基礎。此外,E2960B系列還支援所有Agilent PCIe 1.0探測解決方案。它延用現有的GUI和API,不但予以加強還維持向下相容性,使舊版產品的知識與技術繼續發揮功用。

台灣安捷倫科技董事長暨電子儀器事業群總經理申義龍表示:「E2960B產品系列證明了我們提供最好且最完整的PCI Express測試與除錯解決方案,以協助產業開發新一代PCI Express技術的決心。有些客戶並不是立刻需要PCI Express新的5 Gb/s速度,但協定測試套件可以在他們準備好實作時派上用場。」

Intel Corporation創意行銷處處長Jim Pappas指出:「新一代PCI Express將被整合到新的產品,這時專為協助開發人員而打造的測試工具與分析儀就變得十分重要。一些公司如安捷倫,正在開發可靠的測試套件,其對於新規格的持續被採用極為重要。」

關鍵字: 安捷倫科技  申義龍  Jim Pappas  無線通訊測試 
相關新聞
Agilent:非信令序列測試解決行動通訊測試挑戰
量測市場下一場競賽:創新與商品化能力
安捷倫發表速度達10倍的3D平面電磁模擬技術
安捷倫獲Sequans行動WiMAX協定符合性測試合約
NextWave將選用安捷倫無線網路測試儀加速生產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最佳化大量低複雜度PCB測試的生產效率策略
» 確保裝置互通性 RedCap全面測試驗證勢在必行
» ESG趨勢展望:引領企業邁向綠色未來
» 高階晶片異常點無所遁形 C-AFM一針見內鬼
» 高速傳輸需求飆升 PCIe訊號測試不妥協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N55I5ESSTACUKH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