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來看,物聯網安全已經可以被區分為Security(資訊安全)與Safety(功能安全)的情況下,不論是軟體或是硬體供應商對此一領域的解讀或是相關領的發展,也各自有著不同的見解。
|
ARM應用工程師林懿偉 |
近年來,ARM除了不斷推出新款的處理器核心IP外,也不斷推廣物聯網安全的重要性,ARM應用工程師林懿偉指出,Safety現階段的討論相對較少,但如果是談到車用領域,就另當別論,再者,目前已經有個人的重要或是私密資料傳遞或是儲存或是簡要的控制功能等,都會與物聯網有密切的關係,所以現階段,物聯網的討論仍會偏重Security為主。
林懿偉談到,物聯網的產品類型相當多元,就發展上來看,大多也都是沿襲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脈絡而衍生出來。若從物聯網的資料所在區域來說,可以分成終端裝置(Client)、傳遞路徑(Communication)到後端的伺服器(Server)等三大面向,不論是在終端裝置或是後端的伺服器,其Security系統的建置都需要軟硬體的互相搭配,就ARM的觀察,來自軟體方面的攻擊的較多。
以ARM現有的方案來說,從軟體層面下手,ARM可以提供mbed OS,因應終端裝置與傳遞路徑的Security,至於在伺服器端,ARM在未來也會提供對應的方案,但詳細的產品名稱與細節,林懿偉則暫時不願多談。
不過,從終端裝置來看,ARM已經提供了mbed OS方案,在軟體面大幅補強了Security的不足,對於明導或是第三方軟體等合作伙伴,的確也產生了一定的競合關係,林懿偉表示,軟體方案的選擇上,端視客戶的需求來決定,他也同意,如明導的Nucleus在市場上確實有相當高的能見度,所以在安全防護能力的表現上也就相當的出色。但他也提醒,Security軟體的原罪就是在於,即便防護能力再如何的完善,多少還是會有漏洞存在,所以軟體供應商就必須不斷地就漏洞本身進行修補。因此就軟體供應商來說,另一個評估的標準就在於,漏洞出現後,業者如何快速補強?以及傷害造成之後的應變能力,不過,他也強調,事前的預防總比事後的補救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