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近年來IT科技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影響著整個社會和文明的發展,而積體電路則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依經濟部最新統計,台灣積體電路業歷經2023年產值年減12.9%後,今年則受惠於高效能運算(HPC)與人工智慧(AI)需求,期望先由IC設計產業帶頭,引領晶圓代工、DRAM等產業轉正。
|
據經濟部統計台灣積體電路業今年受惠於HPC與AI需求,期望先由IC設計帶頭,引領晶圓代工、DRAM等產業轉正。 |
繼2000年後開啟兩兆雙星時代以來,台灣積體電路業產值即從2012年起連續11年正成長,到了2014年更正式超越石油及煤製品業及化學原材料業,躍居台灣製造業各細分產業之首。接著便順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到了2022年積體電路業產值據統計已達到3兆7,431億元,創歷史新高。
惟因2023年前3季受到全球通膨及升息影響,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軟,與供應鏈進行庫存調整等,導致台灣積體電路業產值呈雙位數減幅下滑;Q4則受惠於HPC與AI需求強勁,減幅明顯收斂至年減1.3%。綜計2023年全年產值年減12.9%,產值規模3兆2,612億元仍創下歷史次高紀錄。
其中位居積體電路產業上游的IC設計,因為對終端電子產品消費市場消長極為敏感,產值到了2022年Q3不敵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買氣走跌,年增率由正轉負,大幅減少30.6%。惟後續IC設計業者致力擴展晶片應用領域,持續研發高階技術晶片,於2023年Q3產值減幅縮小至個位數(-1.2%);Q4更較其他積體電路業產品率先由負轉正,年增16.6%。綜計2023年產值6,954億元,占比21.3%。
12吋晶圓代工產值則隨著製程技術演進,台灣因為在先進製程技術上具高度競爭優勢,2023年產值2兆2,181億元,占比不斷提升近7成(68.0%),已是台灣積體電路業最重要支柱。仍難免在2023年因為全球經濟景氣不佳,至Q4減幅雖收緩達個位數(-2.6%),中斷連續11年正成長為年減8.4%。
至於8吋以下晶圓代工產業,也由於國際市場上成熟製程新產能不斷開出,加上來自中國大陸廠商的價格競爭,擠壓該產業的成長空間,產業鏈因市況下滑而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導致2023年產值年減30.3%達2,027億元,占比6.2%。
DRAM產值更自2022年Q3始明顯走跌,惟2023年Q4隨國際大廠積極控制供給,加以終端應用規格提升,推高記憶體容量需求,減幅由前3季平均年減6成收斂至年減17.4%;綜計2023年產值約464億元,占比1.4%。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台灣積體電路以出口為導向,據統計2023年直接外銷比率高達88.1%;出口金額1,666億美元,年減9.5%。即使官方說法稱因全球供應鏈分散布局,帶動台灣出口其他國家如印度、泰國、越南、美國、新加坡等地逆勢成長,但實際上仍不敵最大出口市場(54.2%)中國大陸與香港年減15.3%影響之鉅。
經濟部表示,如今受惠於HPC及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不斷攀升,2024年1月12吋晶圓代工產值已由負轉正,年增7.2%;IC設計亦因業者旗艦級新品持續熱銷,年增14.5%,推升積體電路業產值年增8.4%。預期2024年Q1積體電路業產值年增率將由負轉正,且在上年各季比較基數相對偏低下,2024年各季產值可望皆呈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