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影響,全球今(2020)年汽車銷量預估將下滑22.2%,但仍有望維持7,000萬輛水平,前五大車市中,美、日、德及印均呈現下滑趨勢,但中國大陸車市有機會將下滑幅度縮小至10%以內。全球電動車銷量相較整體車市為佳,雖預估將下滑7.5%,但有望於2020年仍保有400萬輛水平。
|
工研院預估2020年車電產值約為2,590億元新台幣,2025年臺灣汽車電子產值接近新臺幣3,100億元新台幣。 |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智慧車輛與系統研究部分析師謝騄璘進一步分析,其中混合動力車持續扮演銷量支撐主力,約占電動車總銷量之51.1%。大陸、日本及美國蟬聯電動乘用車單國銷量前三,但今年大陸與日本的銷量差距縮小,後繼者逐漸侵蝕最大品牌Toyota市場市佔,現代-起亞集團及Tesla可望成為電動車銷量第二及第三大集團;且在此全球積極降低碳排放量趨勢下,具零碳排放特性的純電動車款在車廠佈局下將持續增加,在占比中逐漸顯現重要性。
臺灣2020年電動車市則隨著Toyota Altis油電車款及Tesla Model 3熱銷,搭配新國產小型SUV Toyota Corolla-Cross油電版投入,總銷量有望挑戰3.9萬輛規模;電動車產業鏈自上游材料端,至下游服務端均有廠商投入、法人聯盟累積多樣化產品與技術能量,亦有多家廠商成功打入國際電動車品牌供應鏈。
因應全球電動車銷量持續升溫,臺灣2022年後新車平均油耗標準加嚴至每公升20.9公里,以及國產智慧車款熱銷等趨勢,謝騄璘建議業者,可思考結合臺灣資通訊產業及電動車供應鏈相關優勢,搭配導入高效率節油車型及先進駕駛安全輔助系統升級策略,研製安全、省油及年輕化兼具的特色車型。
另一位智慧車輛與系統研究部分析師蕭瑞聖認為,在軟硬體、網路、材料等技術精進與集團化的背景下,汽車朝向自動駕駛(Autonomous)、車輛聯網(Connected)、電動動力(Electrification)與共享服務(Shared & Service)發展,導引汽車零組件具備模組化、智慧化、電動化與輕量化特徵。展望未來,汽車零組件將朝向大量生產與客製化服務,智慧製造與行車服務將扮演重要角色。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機械組副組長石育賢指出,今年汽車電子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汽車廠因為封城與居家隔離,汽車工廠中斷,於此同時,零接觸科技議題發燒,帶動自動駕駛車、無人載具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載具;美國車廠改為生產呼吸器等重要物資工廠投入救災防疫。
因此,在自動駕駛、聯網、電動車等發展趨勢下,帶動全球車輛產業走向新紀元,原本不能跨越車輛產業鴻溝的資通訊業者充滿希望;在德國、英國、法國、臺灣等宣示推動電動車政策,與法規實施的雙重助力下,將帶動電動車的關鍵系統和電子零組件發展。車用安全受NCAP與各國減少交通零傷亡的重視、帶動ADAS與自動駕駛車發展。5G的大頻寬、低延遲也助長車載多媒體發展。工研院預估2023年全球汽車電子與車聯網預估達4,511億美元。預估2030年全球汽車電子與車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8,000億美元,2050年將出現7兆美元的搭乘者經濟。
依石育賢觀察指出,環顧臺灣車電產品導航、多媒體與車用影像項目發展居多,隨著國際發展趨勢、政府政策支持下,聯網、自動與電動車輛將帶出汽車電子成長動能,預估2020年車電產值約為2,590億元新台幣,2025年臺灣汽車電子產值接近新臺幣3,100億元新台幣,帶動資通訊和車電零組件對車輛新興科技應用。
臺灣ICT業者如台積電、華邦、聯發科、凌陽、光寶、鴻海、為升、台達電、國際航電、勤崴、中華電信等都已進入車電領域,相較於國際廠商利用新創或併購儘速取得市場位置,石育賢建議臺灣發展車輛電子產品從點線面的合作模式,運用法人研究單位與國內外業者建構其平台,讓不同層次的業者發展車電產品以應用到自動、聯網、電動、與運輸服務來建立自身優勢,具備進入國際市場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