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的iPhone5採用了in-cell觸控面板技術之後,使得這種觸控面板技術聲名大噪。事實上,早在一年前,在各大媒體的大量曝光下,消費者對於in-cell這種新一代的面板技術早就不陌生。一般對於in-cell的普遍認知,也是這種面板比起傳統的觸控面板,架構上更薄化。
|
/news/2012/12/03/1845599830.jpg |
只不過,目前已有許多產業界人士開始質疑,認為in-cell儘管標榜其結構更為精簡,然而其感測層一樣沒有減少,只是從表面移到CF層之上,這使得最後的結構厚度並沒有薄上多少。拿in-cell面板與傳統觸控面板相比之下,會發現厚度幾乎差不多。反倒是由於將感測層整合至CF與TFT結構之上,使得雜訊干擾問題更為嚴重,成本也更貴,良率則大幅降低。這也使得專家整體並不看好in-cell面板在短期內的普及速度。
仔細檢視In-cell觸控技術,最大挑戰是雜訊問題難以克服。這主要是因為主導傳輸與接收的觸控感測層,被設計位於TFT陣列與CF彩色濾光片中,使得感測層接收到的雜訊非常多。在良率與成本的問題之前,雜訊成為更重要克服的一道挑戰。
從厚度來看,in-cell觸控技術與過去雙層結構的觸控面板相比,厚度確實降低了,但並不如預期那麼薄。拿in-cell和OGS觸控技術比較的話,則in-cell在厚度方面就完全沒有優勢。至於蘋果在iPhone上沒有採用OGS的原因,據了解可能是在玻璃強度的關鍵問題上。in-cell的優勢並不明顯,下階段是否會由OGS接手高階觸控市場,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