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當前In-cell Touch最大瓶頸:過熱當機與雜訊
 

【CTIMES/SmartAuto 劉佳惠 報導】   2012年09月04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6322】

目前市場對觸控技術的發展漸趨關注,APPLE、SONY以及Samsung皆已展開In-cell觸控技術布局。針對觸控技術目前的瓶頸,SuperC_Touch發明元素總經理李祥宇在CTIMES主辦的《電容式In-cell觸控技術專利衝擊分析》技術講座中點出:「目前觸控技術最大的問題在於雜訊!」他說明,不論是哪種觸控技術,台灣、美國、日本、韓國或是大陸的工程師皆認為當前電容式In-cell觸控最大的問題在於 - 處理雜訊。

BigPic:500x849
BigPic:500x849

目前APPLE、SONY以及Samsung積極布局來勢洶洶的In-cell,各有千秋,以SONY advance In-cell技術來說,其實屬於in-cell加on-cell的混合設計,將感應層(Rx)做在上玻璃的上方,並將Vcom層切條作為觸控的驅動層(Tx)。由於在上玻璃上方只做Rx層的ITO,良率會比On-cell作法來得高;Tx及Rx相隔一塊玻璃,對觸控IC的設計上比三星的In-cell作法來得容易,因此已可看到量產的產品。

而APPLE的in-cell設計,則是將Vcom層切碎,切成一個Pixel大小,再用Xcom跟Ycom導線重新排列,類似變形金剛的概念,切碎再重組,是一個三層的立體結構,且必須考量到分時的問題,觸控使用4ms、顯示驅動使用佔12ms。但李祥宇認為,由於APPLE這項in-cell技術相當複雜,考驗LCD廠生產的能力,當面板解析度越高時,相對良率就越低,目前APPLE in-cell良率預估只有六成至七成。他認為,APPLE的技術不是一種好的In-cell技術,因為需耗費龐大資源才能成功。

李祥宇引用網路上專家對SONY In-cell的使用評論指出,SONY內嵌式觸控面板的In-cell最接近干擾源,最遠離訊號源,因此,雜訊最強、訊號最差,觸控反應最為遲鈍。加上最緊鄰背光模組這高熱源,長時間使用將因過熱而導致觸控當機及螢幕黃斑等現象,比其他方案更難克服。

而APPLE In-cell也有自己的問題,網路評論指出,在APPLE視網膜螢幕良率本來就不高的情況下,整合觸控製程只會使得良率更糟糕。APPLE In-cell必須面對TFT訊號對觸控電路的干擾問題,這會讓觸控反應變得遲鈍,必須加重CPU或觸控IC的負擔才能解決。不僅如此,Apple的In-cell作法也有因過熱易導致觸控當機及出現螢幕黃斑的問題。

關鍵字: In-cell touch  OGS  In-cell patent  Sony(索尼, 新力APPLE  李祥宇 
相關新聞
高通攜手索尼 共同打造新一代智慧型手機
Sony和三井達成獨立5G環境下運作的動態頻譜接取系統
緯創、鴻海、索尼、尼康、Scenera 攜手佈局智慧攝像市場
Apple Watch 4才是最值得關注的產品
2018年Q2手機銷售量 華為首度擠下蘋果奪亞軍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 Sony強力加持!樹莓派發表專屬AI攝影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3.1.4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