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對台灣主要IC公司營運狀況所做的調查統計結果所發表「台灣半導體產業對國家的貢獻」研究報告顯示:IC產業無論在產值、營運附加價值、創匯收入、投資、政府投資獲利、所帶動的週邊效益…等,都有穩定到持續成長之表現,為台灣深具競爭力之產業。由於IC製造業為資金密集程度高之產業,因此,雖然IC製造公司營運表現績效佳,但是,亦需要花費相當的資金在資本支出上,以維持競爭力,並非全數將獲利自取,或全然坐擁高獲利,而對台灣沒有貢獻。
就營運附加價值部份:2002~2004年台灣IC產業各業別的營運附加價值呈現逐年增加之趨勢,尤其在2004年半導體景氣大好的帶動下,營運附加價值達台幣3620億元,較2003年成長超過八成。
就產值表現部份:根據7家樣本公司統計結果,1995~2004年台灣主要IC製造公司產值合計超過新台幣2.4兆元,CAGR高達23%。2004年我國整體IC產業產值破兆,同時也是我國第一個破兆的產業,產值高達1兆990億新台幣,較於2003年成長34.2%。預估2005年台灣整體IC產業產值可達新台幣1兆1724億元。
就創匯收入部份:根據7家樣本公司統計結果,1995~2004年台灣主要IC製造公司創匯總金額高達新台幣4900億元。就創造就業機會:根據7家樣本公司統計結果,1995年起員工合計數已超過1萬人,至2004年底為止,員工合計數已超過4.7萬人,成長率470%,2004年底台灣整體IC產業(合計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總就業人數已超過10萬人,為台灣就業市場之一大支柱。
就員工繳稅之貢獻:根據5家樣本公司統計結果,1995~2003年公司所發每人薪資所繳所得稅額每年起碼在新台幣4萬元以上,至於台灣就業人口人均稅收部份,大都在新台幣2~3萬元。可以看出,公司所提列的員工所得稅扣抵額是較台灣人均稅收額來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