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日前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南館進行決賽暨頒獎典禮。該競賽從2014年起舉辦已邁入第十屆,這場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多方共同主辦的競賽,集結不同年齡層的科技高手競技。
|
教育部國教署戴淑芬副署長(右)頒獎給大專社會組第一名及教師組第一名 |
「2023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報名件數再創新高,共有284所學校、1,127隊、2,410人報名,顯示這項競賽已逐漸帶動科學探究的風氣。
「2023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今年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指導,從1,127隊作品中,選出國小組、國中組、普高組、技高組及教師組共30組隊伍晉級決賽。得獎各組第一名名單如下:
國小組: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國中組:高雄市立明華國民中學、
普高組: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
技高組: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教師組:國立關西高級中學及桃園市立壽山高級中學(共同獲得)
大專社會組:國立中正大學王政霖
「2023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題目由參賽者自行發揮,但需與生活議題結合,國小組作品為漫畫,國中、普高組及技高組為研究報告,大專社會組為科普文章,教師組為教案,國小、國中、普高組及技高組並須繳交3-5分鐘影片。進入決賽之各組前6強作品,其所涉獵生活領域五花八門,拍攝的影片相當吸睛。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表示,科學探究是要用「系統性思考」的方式來解決生活上、工作上所面對的問題。科學探究以實作為手段,探究為目標。建議教師在未來的生活方式一定是以團隊解決問題為導向,要從教學中觀察每位學生不同的特質及專長,來形成一個可互補的團隊,讓學生在探究過程裡互相磨合與討論。透過本競賽,可讓參賽選手更了解探究與實作的精神,增強學生對科學的敘事力,培養科學的轉譯者與傳播者,讓臺灣的科學教育更加多元化。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副主任林芳邦指出,科研人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國網中心長期積極協助教育部與國科會推廣科普教育,持續多年舉辦「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期望透過活動激發學子對科學的好奇探索心。為鼓勵女性、原住民及新二代參與科學探究,這項競賽也設置額外加分機制,致使2023年女性參與比例已超越男性比例(51%:49%)。此外,今年海外有23隊報名,顯示這項競賽已逐漸推廣至國外。10年來的競賽作品近10,000件,都放在國網中心的主機中,可提供師生線上學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劉火欽表示,此項競賽的珍貴之處,是從生活中的事件觀察現象,用好奇心探索,再用淺顯易懂的敘事或實際操作來演繹探究的成果,並運用於現實生活。科教館今年特別增設「科教館獎」一組,著重科學實作並能與館內常設展主題相符,期待參賽的學生們能到科教館走走,展現多元的科學力。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李秀鳳表示,科工館致力以「科技生活化、生活科技化」、「科學體驗、體驗科學」之理念,以培養人人都是科學人為目標,與競賽理念不謀而合,相信參賽選手都能在競賽中獲得滿滿的收穫。
本競賽有別於科展,以科學探究為出發點,希望鼓勵更多人學習、練習科學敘事的技巧;而透過探索式的競賽活動推廣科學教育,能夠更進一步的深層認識科技的奧妙,並從科學學習中提升自我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