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ams推出最新感測模組 優化無邊框手機Behind OLED顯示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3497】

高效能感測器解決方案供應商艾邁斯半導體(ams AG)今天發布了首款在單一模組中整合環境光感測、接近偵測和頻閃偵測的光學感測器,該感測器模組針對在手機OLED螢幕後方運作進行了最佳化調整。

安裝在OLED顯示器後方的TMD3719 ALS /接近/頻閃感測器使OEM可以設計不帶邊框的智慧型手機,最大化螢幕與機身的比例
安裝在OLED顯示器後方的TMD3719 ALS /接近/頻閃感測器使OEM可以設計不帶邊框的智慧型手機,最大化螢幕與機身的比例

十年來,ams一直是智慧型手機行業光學感測器的領先供應商,ams憑藉其在光學感測器設計方面的技術創新和專業知識開發出TMD3719。它是第一款克服OLED顯示器後方環境光感測,接近偵測和頻閃偵測等重大技術挑戰的設備,手機廠商將因此能實現突破性的工業設計產品。

作為「Behind OLED (BOLED)」光學感測的完整解決方案,TMD3719讓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能夠將通常置於OLED螢幕”瀏海”位置的感測器移到OLED螢幕後方,滿足消費者拿掉邊框的要求。消費者從此可以享受覆蓋手機整個正面的螢幕顯示範圍。

ams指出,TMD3719是首個具備整合功能的BOLED應用模組,協助OEMS提供關鍵的消費性功能。包括根據照明環境顯示自動亮度控制;接近感測以實現通話期間觸控螢幕自動關閉功能,以及在人造光源中相機影像擷取時的頻閃偵測功能,以消除條紋和其他假影。

ams整合光學感測器業務部門策略專案總監Darrell Benke表示:「ams無與倫比的技術可以將環境光感測和接近偵測從傳統的邊框位置轉移到極具挑戰性的BOLED位置,此處可見光和紅外光的透射率均小於5%。憑藉ams在TMD3719等產品上的創新,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能夠使高顯示比例成為常見的功能。為了滿足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及其客戶的需求,ams將在未來幾年繼續發揚並迭代BOLED技術發展。」

整合光學感測器

ams的TMD3719具有ams最新專利(包括申請中)的創新,可實現BOLED螢幕條件的環境光感測和接近偵測器。包括:

.環境光感測與顯示操作同步,以提取真實的光強度並根據感測器的光測量值中消除顯示輻射

.三個接近紅外線VCSEL(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發射器可優化功率發射,以實現最佳偵測距離,同時分散發射物以減少顯示幕的IR激發。這樣可以有效消除可見的顯示失真。

透過將環境光感測,接近偵測和頻閃偵測整合到單個設備中,ams簡化了系統設計並減少了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開發工作。在TMD3719中,ams比之前的光學感測器更進一步,整合了用於頻閃的演算法。晶片內建頻閃偵測處理減低了主處理器的負擔,降低頻閃偵測結果的延遲情形,並因而可以全面偵測環境光的頻閃頻率,以從相機拍攝的影像中去除條紋等不必要的假影。

TMD3719光學感測器採用表面安裝的6.35mm x 3.00mm x 1.00mm封裝。現在可提供樣品,並可根據需求提供評估板。

關鍵字: OLED  感測器  ams 
相關產品
Microchip支援NIDIA Holoscan感測器處理平台加速即時邊緣AI部署
兆鎂新推出新37系列工業相機配備onsemi AR0234感測器
瑞薩推出新韌體可配置感測器符合EPA及UBA標準
意法半導體和trinamiX攜手研發OLED螢幕下臉部辨識解決方案
瑞薩發布創新感應式位置感測器的參考設計型錄
  相關新聞
» 阿布達比設立人工智慧與先進技術委員會 引領未來科技發展
» Bureau Veritas協助研華成功取得 IEC 62443 認證
» Valeo將與ROHM合作開發新世代功率電子
» 葉片小保鑣:新型感測器助農夫精準掌握植物健康
» Lyten投資鋰硫電池工廠 預示新型電池技術進入商業化階段
  相關文章
»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 掌握石墨回收與替代 化解電池斷鏈危機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1.198.1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