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開放硬體的新藝術:《日光域》
技術,不該是藝術家的鴻溝!

【作者: 劉佳惠】   2013年04月01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4619】


科技藝術,本來就是要讓人理解生活、生命,接著產生更大的感應。面對科技藝術的潮流,豪華朗機工與帝凱互動科技在創意與技術的交流之下,再次精進《日光域》的藝術美感與控制技術。此項作品入選「國立台灣美術館2012年數位科技與視覺藝術跨界創作補助計畫徵選」,並在12月7日舉辦跨界創作成果發表會。


這項作品不僅代表科技與藝術之間的對話,更包含了對科技、對環境、對人的一種感受與關懷。豪華朗機工林昆穎是這樣描述作品的:「我們想揭露的,其實是美麗科技背後的複雜性。」


反思,也是科技藝術該有的態度!

《日光域》這個作品,創造了一個太陽的意象。從向人們募集回收舊燈具開始,期望每一個燈的過去記憶重生,再置入LED燈泡,成為新核心,透過多點燈光控制系統,化身成一顆多變的太陽。從遠方來看,會是一顆閃爍的太陽;近看,會看到舊燈具人們記憶的細節;再往後走,會發現的是-美麗太陽的背後,是一堆複雜的線路與控制盒。


林昆穎解釋:「這就好比,新科技如同太陽那般吸引人們的目光,但也如同太陽黑子般,科技的背後也隱藏了許多複雜與危機。」從與豪華朗機工的對談可已深切的感受到:「反思,正是科技藝術工作該有的態度。」


豪華朗機工張耿豪對《日光域》則詮釋了另一種意義:「除了對環境、對科技的反思,同時《日光域》也說明了記憶的意義。」


張耿豪提到,這個作品並非採購燈具而來,而是透過募集舊燈具以及藉由新世紀光電贊助的LED燈,創造一個集體參與式創作,提昇人們對於這個作品、對於環境價值的認同以及過去的記憶,都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張耿豪說:「每一盞燈都是一個記憶,所以做到後面我最感動的是,是我們擁有了這些人過去的記憶!」


開放的核心=協助藝術家展現意義

這項作品由數以百計的電線與電路板串連,微微閃動的綠光訊號正是驅動《日光域》太陽光能的來源,這一套電子控制系統,由帝凱互動科技改良研發,結合開放硬體Arduino開發板、以及開放軟體Processing所設計出來的 - Centurion系統。


帝凱互動科技劉士達解釋,多年以來,製作互動裝置藝術的設計家與藝術家們,由於技術底子不如工程師那般專精,因此經常為了要控制大量的電子元件如馬達、燈光、感測器而苦惱,求助於工業控制廠商卻處處碰壁,或因為價格太過昂貴,難以實現有趣的創意。因此,量身訂做一套符合互動裝置藝術所需的基礎系統,搭載硬體配置以及軟體操作,讓藝術家可以快速建置所需基本功能,也能更專注於造形設計與美感研究,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劉士達說:「開放的力量很大,而Centurion系統就是這樣的觀念。Centurion相當適合一般使用者或藝術家發展大型多點控制裝置藝術,讓藝術家不需要學習PLC控制硬體、也無須撰寫任何程式碼,只需製作影片,再套上Centurion系統,就能掌控多點燈光藝術裝置。」


劉士達認為,所謂的開放,就應該是這樣的意義。Centurion硬體核心是基於開放硬體Arduino Leonardo設計相關控制電路所改良,並透過結合網路與RS485通訊介面組成可靠的串連運作模式,可彈性的選用不同控制板組合成相關應用,目前Centurion系統已公開電路設計圖與外觀尺寸,方便設計師、電子開發人員進行二次開發與組裝。


至於軟體方面,Centurion系統軟體已完全公開原始碼於Google code。也因為Centurion系統奠基於開放的精神與實踐以及網路社群的交流,在裝置與系統上開發難度也大幅降低。


科技藝術創造共感的挑戰

不過,科技藝術裝置有兩項很大的挑戰,其一在於控制元件的多樣化,劉士達舉例,假設是控制一件60顆線性馬達的裝置,就會需要控制馬達轉動的角度。但是一旦數量變多,就會產生許多電磁干擾的可能,難以控制。而Centurion系統能夠將控制馬達的訊號源(主控端)與驅動馬達IC的控制板(客戶端)分離,如此一來,及能讓訊號更為穩定,也能針對作品的不同型態與大小,客製化終端控制單元。


對此,林昆穎解釋:「的確,一項科技藝術作品,當裝置一旦變多,控制就成為關鍵。而帝凱擅長的就是研發出讓藝術家可以理解的系統。也因為這樣,我們相信,Centurion系統的使用者介面,會因為我們原本的不熟悉,創造一個更適合大眾使用的系統介面。」


另外一項挑戰,在於互動裝置作品在表演場地展示期間,容易因為個人主機置放在密閉且高溫的環境下,且運作時間都長達6-8小時而產生高熱,因此,散熱與自動休眠就會是一大挑戰。為此,Centurion整合額外的環境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以及光線感測器,綜合評估展場環境相關條件,並能夠過網路傳輸方式遠端告知設計師與藝術家目前展品狀況,若有發生溫度過高的情況,可通報使用者或自動進行節能狀態運作,減少展館電力消耗開支,並響應環保節能的潮流。


至於科技與藝術合作有趣的地方,林昆穎有一番獨特的見解,他表示:「藝術家其實很難遇到能夠理解美感且能設身處地為藝術家著想的技術人,然而,若是技術人在參與創作的過程中,有某種程度上的享受與理解,那麼這當中的『共感』對我們來說就很珍貴。因為,我們可以在同一水平線上感受藝術、感受科技,同時,代表大眾也能夠有等質的感受。」


從《日光域》作品來看,也是一樣的道理。林昆穎說:「《日光域》不是一人創造出來的東西,是一種多人的『共創』、『共感』,而這些人包括了藝術家、工程師、還有捐燈具的每一個人。」


相關文章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應材於新加坡舉行節能運算高峰會 推廣先進封裝創新合作模式
» 生成式AI海嘯來襲 企業更需要AI雲端服務來實現創新與發展
» 研究:Android品牌多元化布局高階市場 本地化策略與技術創新將引領潮流
» AI走進田間 加拿大團隊開發新技術提升農食產業永續發展
» 以電漿科技回收鋼鐵業二氧化碳 比利時打造全球首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5.184.13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