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解析工業4.0中的硬體商機
智慧製造改變未來製造業樣貌

【作者: 王明德】   2017年08月14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7758】

現在,以工業4.0為代表的智慧製造正改變著未來製造業的形態,在這新的製造體系中,資料是靈魂性的要素,位於核心地位,不過這並不代表硬體在工業4.0中會被邊緣化,畢竟資料還是需要透過硬體作為載體,進而在現實世界中呈現其價值。



圖一
圖一

因此,智慧製造中「資料」的崛起,也會給硬體帶來了不少的商機,接下來,從工業4.0「資料流程」的走向,可以更了解發掘出各個環節潛藏的硬體「錢途」。


感測


在工業控制系統中,感測器是資料獲取端,它們負責將工業現場的大量非電量的物化參數轉化成電信號,再由系統從中解讀出關鍵的資料資訊,作為控制決策的依據,智慧製造對資料的依賴必然會刺激對感測器的需求,未來工業市場對壓力、位移、加速度、角速度、溫度、濕度、氣體、光敏等多種感測器的需求,會呈現整體提升的態勢。


互連


智慧製造系統生成的資料,需要經由一個快速、穩定的網路進行傳輸和共用。德國的《工業4.0研發白皮書》中將無線技術視為工業4.0網路通訊技術研究的重點項目,不論是工業領域原有的無線協議—如WIA-PA、Wireless HART和ISA,還是通用的無線協議—如Wi-Fi、Zigbee、NFC、Bluetooth、2G/3G/4G網路通訊,都正影響、滲入工業領域。如何將NB-IoT等新興的LPWAN無線通訊技術融合到工業應用中,也已被列入一些公司的考量重點中。5G也在工業4.0的範疇,按照計畫2018年將實現公共5G網路基礎設施的設計與標準,為工業提供廣域網路服務。


不過,工業應用對無線通訊有更特殊的要求,特別是在可靠性和即時性等方面,因此,一些通用的無線技術短期內還是會用於設備和產品資訊的採集、內部資訊交互等非即時控制的場景,未來它們會與即時工業控制網路形成複合的通訊系統,為資料架設高效可靠的管道。


無線互連與感測技術也在走向融合,具有無線資料通訊功能的無線感測器也會成為一個新的市場增長點。無線感測器網路可以擺脫傳統感測器匯流排的束縛,讓資料彙聚的方式更為靈活,成本也更低。在此基礎上,感測器產品還可加疊其他如能量採集等技術,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產品,擴展應用版圖。


資料決策


將資料彙集到雲端進行分析和處理,並與既有的資料庫進行分析並提供決策建議,是工業4.0的核心關鍵。這會牽動工業應用對資料中心的需求,不論是使用公有雲,還是構建私有雲,資料中心總量的增加是必然趨勢,預計到2019年全球資料中心基礎設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40億美元。


未來面對日益繁重的資料處理任務,需要更強大的處理器做支撐,新型的異構式的處理器架構正在登上舞臺,以解決多核通用處理器遇到的運算瓶頸。開發者們正在考慮CPU+GPU的模式,發揮GPU在浮點運算等能力的最大極限。同時,FPGA這種程式設計邏輯架構也備受矚目,FPGA與通用的處理器整合後有望成為未來資料中心伺服器的主流架構。伺服器處理器市場霸主Intel對全球第二大FPGA廠商Altera的收購,正印證了該趨勢。後續,高通也宣佈與全球第一大FPGA廠商Xilinx,以及Mellanox結成同盟,與Intel形成市場對峙。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資料中心運算能力的飆升,其功耗也越來越可觀,根據2015年的統計資料,全球資料中心總量已超過300萬座,其耗電量已占全球耗電總量的1.1%-1.5%。從單一資料中心運營成本分析,電費支出達70%,已遠超過硬體基礎設備的成本,資料中心的節能需求極大。


圖二、資料中心總量的增加已成趨勢,預計到2019年全球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40億美元。(Source:Blitzfang Medien)


執行


資料在雲端分析處理後,形成的建議決策,將回傳給執行端,進而造成機械動作,形成一個「從端到雲,從雲到端」的完整控制循環,製造業中的機械動作都是由電機驅動的,因此精密的電機控制將成為催生工業4.0的市場增長點,從硬體的角度來看,這也會為MCU、DSP、FPGA等核心數位控制晶片提供施展拳腳的機會。


工業機器人是工業4.0體系中重要的「存在」,它是一個更加智慧、綜合的執行設備,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4萬台,過去5年中的年成長率為15%。中國市場,被認為是下一個工業機器人將呈現大幅成長的地區,而以中國市場為例,其在2010年至2015年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年成長率達到了35%,總量為6.6萬台,若以此速度發展,預計到了2020年中國將占到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40%。在市場拉動下,工業機器人所需的幾個核心部件——伺服系統、減速器、控制器——也將同步增長。特別是工業機器人控制器市場,業界逐漸認識到以往由機器人廠家自主設計研發的封閉的體系,已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標準化和開放性正在成為趨勢,市場上已有一些獨立的機器人控制器廠商開始活躍,未來他們是否能夠借市場之力,改變工業機器人的生態,確實值得拭目以待。


總之,資料驅動的工業4.0變革,給製造業帶來的不是簡單的線性產品反覆運算,而是伴生著新架構、新品類、新模式。現在我們僅僅是窺見其一斑,更多的硬體機會還需要因應市場的發展,不斷去發掘。


相關文章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台達安規實驗室獲美UL Solutions授權 認可驅動類產品驗證能力
» Basler參與工研院先進封裝製程設備研討會 探討AOI應用
» Seagate推出Lyve Cloud Analytics平台 優化機器學習作業並加速創新
» 東捷資訊解決方案獲SAP認證 率先推出汽車零組件業解決方案包
» Basler pylon vTools:全新 pylon 7 專用的影像處理模組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5.228.3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