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词人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蔽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个境界,也可以说是三关,我认为倒不一定只指一生的事业学问。事实上,三关的意象普遍存在于人生的每个阶段中,以及各类事物的发展上。

如果没有破关,就像粹形图一样,其实都在同一个框架下环绕重复而已。
如果没有破关,就像粹形图一样,其实都在同一个框架下环绕重复而已。

对于三关,各种观点、以及每个人的定义也多少有所不同,不过总可以找出其相对的意义来。所以,也许境界不一样,但我们都在大大小小的三关中,不断地突破与闯荡。也就是说,一生有一生的三关待考验,一年也有一年的三关要突破,甚至一天之内也有三关得反省;很多事物在小有成就之后,就会发现才刚进入更大境界的第一关罢了,所谓一山还比一山高,更大境界又是更更大境界中的小三关而已。所以,了解自己目前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也是蛮重要的一件事。

照一般来讲,第一关可以说是在茫茫然中的一种抉择过程,譬如科技的领域这么大,该选择什么产品、什么技术或什么方向来发展呢?看起来每一样都很有前途,但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能够成长发挥,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作参考,其它则一点儿也帮不上忙。当找到了自己的理趣与性向之后,便能够安定下来学习,如果又被其它环境因素所干扰,而改变了自己的抉择,那么这一关又得重来,所以不要三心两意的见异思迁,是这一关中很重要的原则。

当抉择过后,便进入了第二关。第二关可以说是一种择善而固执的过程,为了达成目标,其中的风风雨雨、波波折折,以及种种劳心劳力的奋斗磨练都会接踵而来。譬如产品开发出来了,却发现有瑕疵,或者市场已经不需要;技术投入进去了,业界又转向新的标准,或者自动化的方法已把旧的技术给淘汰了;当然也可能顺利成功了,却惹来其它的麻烦等等。也就是说,面对现实固然需要作各种的变通与转换,但是发心的初衷、行为的动机与形而上的理想却必须坚持下去,所谓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这样才能通过这一关的考验。

接着是第三关,当初所抉择的事物也许是适当的,也可能并不适当;在摸索的过程中或许有些失败,或许也有些得到成功,但在这一关里都必须重新作一番验证厘清,虽不一定就此盖棺论定,但至少是尘归尘、土归土。所以,第三关可以说是一种还它本来面目的过程,这是我们都必须老实以对的课题。譬如科技发达了,环保却被牺牲了,这可能不是当初所想要的结果;产品不停地精进发展,反而变成一种盲目的追逐,问题没解决,烦恼麻烦却一大堆。所以厘清自己寻寻觅觅的是什么?真正得到的又是什么?不必自欺欺人,各种东西都能还它一个本来面目,真相也就逐渐显现了。

从以上的原则来看,数百年来科技发达的社会又处在哪一关呢?我们是否真能够落实科技、善用科技了呢?很多状况显示,我们还在盲目追逐的阶段,甚至有一种不知所措的危机存在。但是有危机,也会有转机,科技产生的问题,也必须要以科技来解决,这就是科技发展的三关。破三关的方法是我们可以随时体会观照的一面镜子,也能够据此而提升质量与境界。同时,有许多不同角度的三关理论也都可以比对应用,例如第一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关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一生的过程,以及各种事物的发展,所谓「苗而不秀者有矣乎,秀而不实者有矣乎」,面对三关,岂能不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