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對於喜愛棒球運動的台灣球迷來說,可真是不好過。從國際棒球比賽中華隊的節節敗退,到前天台灣之光王建民的再度失常,連續三場先發都投不滿兩局就大量失分被迫退場,無疑是給了台灣熱情的棒球球迷再一次無情的打擊。

擁有信心,終將擺脫低潮。棒球場上如此,產業亦如此。
擁有信心,終將擺脫低潮。棒球場上如此,產業亦如此。

繼第二次先發僅投一局便丟掉八分提前退場之後,王建民的第三次先發仍以慘敗作收,第二局就被印地安人隊敲出八支安打,僅解決一個人次就退場。洋基該局丟掉創隊史紀錄的十四分,其中八分記在建仔帳上,洋基最後以四比廿二難堪輸球。王建民也吞下三連敗,且防禦率高達34.50。

當坊間對於王建民責備與鼓勵等等言論此起彼落的同時,或許有人要問,王建民何許人也?為何一位棒球運動員,在台灣眾多旅外球員當中,他獨蒙厚愛,獲得媒體最大篇幅的報導,獲勝自然有數不清的版面介紹其投球內容如何威風八面,敗戰也有不少討論說明該場比賽如何失常,下次比賽需如何改進等話題。他到底有何魅力呢?

其實說穿了,王建民只是台灣球迷在全球棒壇出人頭地的投射作用而已。放眼近年來,台灣棒球運動每下愈況,目前連保三(保住亞洲第三的地位)都有點困難,甚至只以擊敗中國大陸隊當成棒運發展的唯一目標,地位非常難堪。有人說,棒球的中心在美國,美國的中心在紐約。而王建民卻是台灣少數在大聯盟球場上光耀門眉的球員,曾連續兩年獲得19勝的佳績,更是客屬於美國紐約球隊的球員。自然全台灣的球迷,更加把重心放在這位球員身上。雖然勝敗乃兵家常事,但王建民的一舉一動,似乎都牽動了台灣棒球產業的興衰。他勝,則台灣棒球前途無限,他敗,則台灣棒球哀鴻遍野。雖然王建民連敗三場,但,這也只不過是今年球季賽他預計先發三十多場比賽中的三場而已。然而這幾天,光針對王建民敗投的討論,各大媒體加總已不下幾百則。如果不是大家太過於小題大作,則是王建民實在太過重要了,因為,他是台灣在世界棒球場上唯一拿得上檯面的球員。

從王建民的例子放大來看,台灣好像很多產業也都面臨曾經風光一時,卻也遭遇低潮的情況。曾經全球第一的外銷訂單、曾經風光全球的電子代工、曾經威脅南韓的面版產業、曾經叱吒市場的迷你筆電。景氣有起有落、市場偶有不測,這也都不過是景氣循環的現象之一罷了。等到利空出盡,產業都還會擺脫低潮,回復過去的欣欣向榮。電子產業如此,棒球場上也是如此。

在眾多關於王建民近況的報導中,只有一則引起我的注意。洋基總教練Girardi在王建民連敗兩場之後,還是選擇相信王建民,讓他按照原訂輪值表出賽。連敗三場後,面對各方檢討聲浪如下放3A等等,Girardi依然不改對於王建民的信心,只可能延後先發讓王有更多時間調整。在低潮中,總是需要時間進行調整。多給一點時間,相信能再見到過去風光的那個王建民。多給台灣一點時間,相信我們能再度找回屬於台灣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