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不斷地向下探底,社會也從人心惶惶,漸漸變得見怪不怪。面對景氣寒冬,大家除了想盡辦法開源節流外,就只有彼此打氣,相信春天就在不遠的將來。至於什麼時候呢?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這一波因網站泡沬化而引發地景氣反彈效應,恐怕也得從Internet的繼續發展中來解套。

其實就技術、工具的角度來看,不論是伺服、骨幹、終端、配接、建構管理及軟體開發工具等領域,都已發展地相當完備,足以提供一個通達便利的網際網路應用環境。即使是眾所關切的「電子交易」,各種的加解密、認證技術或工具早已是汗牛充棟,但看來仍難以促成線上交易行為的成熟。

將Internet以「工具」的角度來認知,會是解套的第一階段。從B2C的大起大落,讓大眾容易以情緒性來看待Internet,但若單純從實務面來看,Internet也只不過過去電腦化的再提升,提供了一些更多元的功能,也有助於經營效益的改善。若更多人能熟悉與善用Internet,進而將自己的本業做得更出色,對於整體經濟的改善自然有所幫助,而更重要的是,能逐步重建對新經濟的信心。

當然,Internet的影響絕不止於此,它還對各個產業的形成替代變革,也改變了知識學習、行為模式、企業管理,甚至是社會文化,但這些改變絕非一朝一夕可見,有些甚至需要世代交替後才會顯現。但不管如何,這些都需要我們共同去參與嘗試,在信心下更進一步建立起新經濟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