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兩年多前,全球高科技產業上演了一齣精采的「小蝦米撂倒大鯨魚」好戲,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Intel,在PC晶片組市場上竟然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廠商-來自台灣的威盛電子給擊敗。威盛因此登上世界舞台,十足是台灣高科技產業之光。曾幾何時,就在短短的一年左右的時間,從Intel推出P4平台到現在,威盛蚍蜉真能憾樹的奇蹟消失,所有產業分析機構對於威盛的前景一致看壞,這幾年來的神聖光環也褪色不少。

細數小威盛與大Intel的恩怨情仇,就在1999年威盛趁Intel晶片組產品世代交替的空窗期「見縫插針」,打破Intel在晶片組市場壟斷的地位,這一來可不得了,威盛的產品由於效能表現出色,加上價格具競爭力,使得其晶片組的市佔率水長船高;此時,Intel在晶片組市場只能當老二。對於Intel來說,更是第一次吃鱉,惹惱了巨人的小不點威盛,同時引發了Intel以專利侵權為名的訴訟反擊,然而,小威盛憑藉著本身的速度與彈性,加上充分的準備,最後訴訟雖然以和解收場,但所有人都清楚,威盛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然而,就在Intel推出P4平台之際,受過教訓的巨人有了充分的準備,全面防堵威盛故計重施,儘管威盛搶在所有廠商之前推出P4平台的晶片組產品,還是無法依樣畫葫蘆,再次從Intel手中搶下P4市場,甚至其產品在市場上的佔有率排名,也即將被另一個國內的競爭廠商矽統給取代。記得不久前,威盛總經理陳文琦還在媒體上充滿自信的表示,威盛矢言成為全球第一大IC設計公司,不怕挑戰Intel,更不會只是晶片組的一代拳王。只是言猶在耳,威盛看起來卻越來越虛弱,被逼到岩縫的小蝦米,好像已經失去反擊的力道。

威盛在P4平台的市場競爭,敗的徹底又全面,在P3平台時代建立起來的競爭優勢,瞬間就被卸去大半,在這個10倍速的時代,唯有偏執狂才得以生存,複製不是偏執狂具備的特質,威盛在挑戰巨人Intel時,以相同的手段想要再獲得另一次的勝利看來是有點一廂情願。同樣的,面對全球化競爭的國內高科技廠商,規模在與國際大廠相較之下大多都屬中小型企業,在資源與市場的爭奪上顯得勢單力孤。

所以,類似威盛當年游擊式的作戰手法,不但具創意又能收奇襲的效果,當然是建立競爭優勢的好辦法;只是,當對手有防備了以後,同樣手法若能得逞第二次,只能說是競爭對手太弱。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細數IBM、GE、Nokia、DuPont等企業典範,哪一個不是因為不斷的創新,才能歷久彌新,對於面臨外在大環境不景氣與內在企業成長壓力的高科技產業來說更是如此。

有很多企業主都在問:有沒有一種價值是普世不變、顛仆不滅的?有,而且很多。那有沒有一種優勢是可長可久、無法超越的?沒有,就像海浪的起伏有起就有落,永續發展包含持續不斷的蓄積能量與發光發熱的過程,就像陳文琦說的:「尊榮之前必有謙卑」。

(作者:廖專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