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工研院開發機器人感知系統助產業迎「人機協作」商機
 

【CTIMES/SmartAuto 編輯部 報導】   2018年08月13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7173】

人機協作已成智慧生產最新趨勢,以人類的智慧結合機器人的精度與準度,將可為產業拓展製造新藍海。工研院、原見精機與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本(8)月10日舉辦「機器人協作應用趨勢論壇」,邀集國內外工業機器人大廠專家,共同探討工業機器人協作安全與導入面臨的挑戰與機會,攜手產業共同迎向「人機協作元年」。

/news/2018/08/13/1419360260S.jpg

工研院機械所所長胡竹生指出:「以機器人完全取代人類智能的難度及成本太高,未來製造生產型式,會趨近機器人與人類近距離人機協作。缺工與人力成本高昂問題,是近年來製造業面臨的困境,由機器人協助人力,逐漸成為業界趨勢。」

據IFR(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2008年全球服役的工業機器人僅103萬台,去年首度突破200萬達到205萬台,預估2020年全球將有300萬台工業機器人透入工廠產線;而今年全球預計將出貨37萬台工業機器人,較去年成長18%,2019年將達43萬台,2020年可望挑戰年產量50萬台大關。

工研院新創公司原見精機董事長蘇瑞堯表示:「機器人在工業製程產線滲透度越來越高,但機器人全面取代人力,不是最好的方法。」蘇瑞堯舉例,因今年第一季產能未能達標,讓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4月表示,高度自動化未如預期提升產能,反而拖累生產效率,並坦承人類在製造過程的影響力被低估。

胡竹生認為,由機器人分擔多數辛苦與單調的工作是大勢所趨,關乎安全與效率的機器人感知系統至關重要,從業界已著墨甚深的機器人視覺,到近期剛被重視的觸覺感知技術,都牽動著未來機器人樣態和產業發展方向。

行政院勞動部在今年初修正「工業用機器人危害預防標準」,並公布「協同作業機器人作業安全評估要點」,在確保共同作業人員安全前提下,人機協作得以實現,讓台灣產業進入「人機協作元年」。而修正條文中包含「因工作者碰觸致對操作機產生衝擊力時,能自動停止運轉」規定,由此可見,安全性對於工業機器人協作的重要性。

皮膚所屬的表皮系統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然而現有的機器人感知技術研發,多朝視覺、關節受力感測發展,罕有針對機器人皮膚觸覺開發的單位。蘇瑞堯認為,機器人擁有觸覺的意義,不僅在被動的感受外力觸摸或撞擊,還包括主動的觸覺感知,如此才能判斷下一步行動,「如同人用手抓住紙杯或玻璃杯,透過指尖的觸覺,就能了解碰觸的物體是軟或硬、是圓或扁,要用怎麼樣的力量與方式去抓取它。」

根據工研院統計,2016年台灣智慧機器人產業產值約580億元,2017年已超越600億元,2020年可望突破千億元。因應人機協作所發展出的技術,可望提升台灣智慧機器人附加價值,為台灣廠商找到新藍海商機。

關鍵字: 機器人協作  工研院 
相關新聞
HLF高峰會首次移師新竹工研院 吸引全球10大創新生態系代表齊聚台灣
智慧校園 ICT+AI 把關 7-11未來超商X-STORE 8啟動
工研院攜手聚賢研發 開拓農業伴生創電新模式
海委會攜手海廢標竿企業 赴日共創循環經濟新契機
工研院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助2025年通訊業產值破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 雲平台協助CAD/CAM設計製造整合
» 誰在守護機器安全?資安管理與存取控制必備指南
» 雷射干涉儀實現線型馬達平台 位移即時補償回授控制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1.12.6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