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幾年來,資訊科技的發展雖然造就了地球村般的新世界、擴大了文化傳播的開放環境,然而卻也拉大了資訊發達國家與落後國家之間的差距。資訊落後的國家多為貧窮且戰禍不斷的地方,因此其資訊基礎建設很難做充分完整的規劃,有些甚至連基本民生建設(主要是電力系統的不足)都還差很遠呢。為此,許多國際組織了解數位藩籬如果越來越大,終究不利於全球化的發展,也可能拖累人類的社會組織,所以大力地想消弭這些數位落差。
行動3C可直接撥向第三世界。(Source: ClipArt) |
不久前,MIT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尼葛洛龐帝(Negroponte),還展示了由台灣廣達電腦所製造的100美元筆記型電腦,並說明是特為第三世界開發中國家兒童所規劃的產品,未來的NB雛型將配備可在日光下閱讀的螢幕、無線上網功能與充電曲柄等。這樣的立意固然很好,但主要不是主機價格的問題,就好像光是IT發達國家每年淘汰的PC免費送給他們,恐怕送也送不出去,因為也沒有電力設備來使用它啊!第二點是即使插上了電,或有足夠的充電設備來使用,然而因為教育程度普遍的低落,結果也沒有實用價值。
不過,現在的行動3C發展,似乎露了一線曙光,一是手機兼具通信與數位處理的功能,讓落後國家的人們使用起來更方便,同時也降低了存取資訊科技的門檻,尤其是那些工人、農民與漁民們,雖然整天在外奔波,但靠著視訊語音或數字按鍵就能完成無遠弗屆的溝通與交易,這可使該地區立刻成為資訊發達開放的國家。二是資訊稍為發達之後,就可以賺多些錢,也有能力來購買更高功能的資訊產品,例如行動PC,目前UMPC規格就屬於行動化電腦的高檔貨,雖然價格並不便宜,大概在500到700美元左右,但行動性高、功能與世界同步,很適合第三世界國家做為迎頭趕上的工具。
第三則是有了好的工具之後,將加速知識的傳遞與教育的普及,第三世界的人們就不再是貧窮偏遠的井底之蛙,也有能力來消費其它產品,並改善各種生活條件。因此,隨著對數位世界的掌握與了解,他們當然也會開發使用更多數位消費性電子產品,最後則與世界更拉近了距離,並展現本地的獨有特色,而不致於被世界所邊緣化。也就是說,他們所使用或製造的消費性電子,也都會是以行動式的輕薄短小產品為開端,久而久之,甚至成為不需要大型工業配電、沒有複雜鐵公路系統的新世界模範。
最近的Strategy Analytics調查報告即指出,2006年的手機出貨量將超過10億支,其強勁成長力道則是來自於新興市場,包括印度及巴西等地,可見行動手機(3C)真是解決數位藩籬的妙方。至於目前電力供應的問題,也漸漸有解決之道了,除了手機等充電簡便與待機時間越來越長之外,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都可以替代傳統的固接式電源充電。當其它世界的人們還在依依不捨傳統電力的使用模式,或者侑於經濟結構的桎梏環節而無法自拔時,第三世界國家反而無此包袱,得以廣泛的使用這些新能源,且比別人早一步建立新經濟體系,從而成為新興的區域力量,也許這就是「三年一運,好壞照輪」的機會循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