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直接切入主題。台灣電子產業已面臨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需要更為明確的產業發展策略。我們的產業界和研究機構,具有一定的研發實力,產品也有相當程度的市場競爭力。但是我們缺乏一套汰舊換新的系統思維,把這些各別突出的技術與產品串聯起來,發揮技術和產品各司其職的最大綜效。我們政府欠缺長期的眼光格局,以及果決的判斷與執行力,害怕決定新技術應用的發展路徑,無力回應劇烈變動的電子產業環境。現在,是該大破大立建立新方向的時候了。
台灣電子產業要進一步升級,更需要一套明確清晰的電子產業藍圖作為導航。 |
當我們還在瞻前顧後、擔心政府介入電子產業會不會引起干預自由市場競爭的疑慮時,別人早就「惦惦吃三碗公」、默默地佈局自己下一波的電子產業輪廓。
日本把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設定為整合傳統汽車零部件、車用電子、智慧電網和太陽能等技術應用的重要樞紐,已經建立起一套具備產業界高度共識的發展藍圖,電動車搭起了聯繫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攜手向前走的橋樑。另一方面,美國把半導體製程拉到國家戰略層級的高度,並視為帶動本國經濟成長動能的重要觸媒,由聯邦政府主導投資,正在打造「後矽谷」(Post-Silicon Valley)世代、先進微型化奈米製程的半導體科學園區,並且積極研發下一代關鍵的晶片導電技術和材料。同樣地,歐盟也很清楚,電信通訊和汽車產業是不可侵犯的身家老本,以LTE為長期目標,歐盟正在架構並主導下一代4G無線通訊產業標準和規格,車載資通訊(Telematics)也成為歐盟整合新一代智慧交通軟硬體技術應用的關鍵媒介。至於中國,那就更不用在這裡多費唇舌了。
無論是從系統、製程或是標準,都是「抓起一串肉粽」、掌握自己未來發展電子產業路徑的扼要關鍵,以此鼓勵支持產業界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多方整合綜效。問題不在於我們要跟誰一樣,問題在於我們願不願意、敢不敢看清楚我們自己電子產業的下一步,要立在哪個關鍵節點上。
例如,在國際大廠就是擺明要淡出WiMAX之際,我們的4G無線通訊標準方向是什麼?大可不必再曖昧不清,應該讓通訊設備業界有所依歸。又例如,台灣發展電動車的優先順序是什麼?如果是電池,我們是否應藉此開發更具專利實力的電池材料、管理晶片和電池芯,進一步開創類比電源技術的新園地?但是關於這方面的技術整合與產業策略,仍是付之闕如。再例如,如果我們真正要推動太陽能產業,就應該積極補貼廠商投入單/多矽晶材料的供應鏈,同時開放系統廠商並聯到既有電力網路的渠道?相關電價補貼是否更應該從長計議?到現在業界仍看不見政府的美意,反造成「光說不練」的質疑不斷。或例如,我們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定位究竟為何?我們下一世代先進半導體技術和製程的發展體質會是以什麼為優先?在這裡,面對國際晶圓大廠的步步進逼,我們只仰賴特定廠商自求多福。
最重要的是,把4G無線通訊、電動車、太陽能、半導體製程或是其他具體產業內容串連在一起,更具視野和格局高度的整體電子產業發展戰略究竟為何?是系統、製程、還是標準,誰是帶頭大哥?
主事者大可不必謹小慎微,確立清楚的電子產業發展路徑,本來就是一條捨我其誰的道路,不可能面面俱到,眾望所歸。但是不可迴避地,這是電子產業界大老們和政府決策者責無旁貸的任務與職責。我們的研發實力並不輸其他跨國電子大廠和前進國家,但往往是為人作嫁、仰人鼻息,賺取薄利代工的辛苦錢。很清楚地,台灣電子產業要進一步升級,這是必經的且不可迴避的陣痛期,台灣更需要一套明確清晰的電子產業藍圖作為導航,整合團結,度過激烈競爭的驚濤駭浪。時局正在變幻莫測,主事者豈能不重新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