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大躍進的這些年來,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消息說,某一種科技興起了,然後某種行業或某種從業人員就被淘汰了;接著又有另一種新科技發明了,舊一點的科技又只好讓位出局了。本來科技是為了讓人們生活的更舒適優雅,但是實際上大部份的人都只能為了科技而疲於奔命,深恐一不小心就被新科技所淘汰。別以為身為科技領導大哥就可以高枕無憂,其實也都處在一種微妙的恐怖平衡當中。這可不是說笑話在嚇唬大家,只要看看產業界每天絞盡腦汁為了推出所謂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就知道這是一個多麼血腥的科技時代。
殺手級應用只是個別利害的權衡,結果則是全體遭殃。 |
一個殺手級應用出來的結果就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不過也別高興的太早,現在的殺手級應用,生命週期都相當地短,也許不到一年半載,歡家又要變愁家了。由於每家廠商乃至每個人,隨時都處在緊張的狀態,所以可以說人人都是愁家,沒有人會是歡家,而講求讓人一刀斃命的殺手級應用或科技發展,也沒有人從中得到真正的利益。
仔細想起來,應該會發現從過去以來,其實沒有一種殺手級應用非要不可,通常只是競爭之後的結果而已。例如MP3播放機是前陣子的殺手級應用,許多過去的隨身聽都遭淘汰,但MP3的音質並非優於CD唱盤,CD音樂的愛好者,想都沒想到MP3竟然可以完全取代CD。同樣地,其它數位的音樂格式也沒有想到MP3會一枝獨秀,今天不是這個音樂格式出線,就是另一個音樂格式會紅,市場並不一定要MP3。
目前業界最關心的則是在行動通訊的趨勢下,硬體部份到底什麼是殺手級應用?是PDA呢?或是手機呢?還是UMPC呢?在軟體的通訊部份到底什麼是殺手級的應用?是WiMAX呢?或是3G呢?還是WiFi呢?從消費者的眼光看起來,那一種方便又便宜就用那一種,其實沒什麼差別,但消費者是最弱的一群,是最後被宰殺的對象。所以殺手級應用並非一定是那一種,只是在殺紅了眼之後,所謂贏家通吃的結果,贏家就是那個殺手級應用。
業者不只是透過產品的開發來主宰市場,還有很多的策略,以及各種的陰謀或陽謀來達成更高層次的殺手級應用。例如最近AMD購併ATI就是為了整合出更具殺傷力的產品出來;Intel釋出3D繪圖驅動程式成為開放源碼,也絕對不是省油的燈;有些業者甚至買下敵對的公司或產品,目的則是在消滅可能的潛在威脅,並不是試圖要繼承他們產品的未來發展。人們使用的產品,是個別利害權衡後的結果,也許比較經濟有效益的產品,反而不能推出市場來應用。
因此,殺手級應用有什麼意義呢?在江湖恩怨上,或許有復仇者的快感,但在科技發展上,卻沒有任何「舒適優雅」的意義,在經濟民生上,也沒有任何「利用厚生」的好處。想要發展殺手級應用的人,應該放棄這種殺氣騰騰的做法,轉而去發現或發明什麼是對全體人類或大多數人有需要的科技,每個人都想安身立命,如果能夠多讓一些人安身立命,自己也才能安身立命,這才是科技的應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