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來,太陽能產業的興起相信是跌破眾人的眼鏡,由於全球原油價格上漲,加上地球環保議題持續受到關注,德國、美國、日本、西班牙等等國家相繼提出或延長太陽能電池的補貼計畫,提振了太陽能產業的活力,許多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商紛紛到美國NASDAQ掛牌,而率先看出產業區是將向太陽能電池靠攏而投入的廠商或投資人都獲利不少,然而太陽能產業將會就此一帆風順嗎?

首先,太陽能產業依舊無法在價格上與傳統的石油、煤、天然氣等能源相抗衡,僅能藉由政府介入經由補貼、減稅或採購等手段來提高太陽能電池的需求量,若依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太陽能電池在實際價格無法低於傳統能源之前,完全符合低需求彈性的特性,也就是說:價格下降,所能刺激的需求量增加效果相當小,政府的介入將太陽能電池的名目價格與傳統能源拉近,卻無法將太陽能電池轉化為商業的主流電力來源。

另一個造成2005年來太陽能產業蓬勃發展的原因在於太陽電池的原料-矽晶圓產能不足所致,大部分的矽晶圓生產者一向將生產重心集中在量大的半導體應用上,太陽能電池用的矽晶圓僅是利基型商品,當下游需求瞬間湧至,長晶爐的建置時程往往長達兩年,缺乏上游原料的結果,更加重了太陽能電池產業的供不應求現象。

原油價格、環保議題、政府補貼、上游原料缺貨四大因素造成了全球自2005年以來的太陽能電池產業榮景,上下游廠商與投資者紛紛加大投資,而此舉有可能影響太陽能電池產業的未來發展。

首先,由於料源荒將逐漸抒解,一旦料源荒抒解,上游的供給將大幅增加,原因在於各廠的產能擴充計畫每年接是以倍數增加,而生產的資金與技術障礙卻不見得存在於太陽能電池產業,現有競爭者自資本市場取得資金來擴充新產能並非難事,而新進可以以整廠輸出方式取得可靠的產能保證。

下游的需求主要由政府推動,既有國家的太陽能計畫成長幅度並無法瞬間提高,同時各項替代能源(如風力、生質能源等)正積極被導入,而新興國家目前僅能仰望如金磚四國是否有機會提出政府計畫。

供給大幅增加、需求趕上機會不高的情形下,太陽能產業未來有機會產生以下變化。(一)由搶料源轉為搶客戶:太陽能電池廠的營運重心將漸漸由取得料源合約,轉向取得客戶合約(二)由講究能源轉換效率轉為講究生產效率:能源轉換效率愈高帶來愈高的毛利,主要發生在需求健康時,而一旦需求不振來臨時,唯有較低的價格方能有效取得訂單,因此生產效率的提高將是趨勢,此點將反映在未來每瓦所需的矽晶圓重量將進一步下滑,預料將由2005年的12 g/W下降到2010年的9 g/W甚至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