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平台」化的媒体时代,台湾民众获得新闻的主要来源已经改变。财团法人台湾网路资讯中心(TWNIC)2022年度《台湾网路报告》指出数位平台超越新闻媒体成为民众获得新闻的主要来源。特别是49 岁以下、大学以上高学历的读者逐渐转往数位平台获得新闻。这样的状况使得新闻媒体流失广告及订户市场,导致专业的新闻媒体没有足够资源以产制优质新闻,影响新闻媒体在民主社会扮演的重要角色,最後可能会导致全民受害。
|
数位平台超越新闻媒体成为民众获得新闻的主要来源,52.49%民众从数位平台获取新闻。 |
2022年度《台湾网路报告》依据本身是否产制新闻,将民众获取新闻来源分为「新闻媒体」与「数位平台」二类。52.49%民众从数位平台获取新闻,包含即时通讯、社群媒体、搜寻引擎或新闻入囗网站、及YouTube。45.24%民众由新闻媒体获取新闻,包含电视、纸本报纸或杂志、广播、及新闻媒体网站或应用程式。调查也发现愿意实际付费使用这些国内网路新闻的民众比例,仅接近1.5%,显示新闻媒体在推动数位转型上仍面临许多挑战。
面对民众获得新闻的方式改变,台湾网路资讯中心董事暨执行长黄胜雄指出,「网路使用型态如今趋向平台化,许多讯息产生两极化现象,造成不实讯息有介入空间,这次研究希??根据这些情况,提出实际政策意见给政府叁考,以期未来政府能更从容因应资讯环境平台化的改变。」
数位平台对专业新闻的影响
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王维菁委员指出,数位平台对新闻影响,包括新闻内容呈现、新闻消费与对新闻产业等方面。她说明,数位平台透过演算法,呈现出「很个人化」的数位平台新闻,是相对狭隘的资讯世界。「过去一叠报纸,很有系统的告诉民众前一天社会发生需要知道的事,现代数位平台个人化、客制化特点,提供的内容相对比较片面与破碎。」
专家直言,当前新闻消费朝免费化,与流量变现机制,加上不太透明的演算法,主宰民众对资讯的筛选,但却缺乏相对应的问责与监督机制。现在看到社群平台上的新闻呈现,不再遵守传统新闻学客观中立,新闻严谨与正确性也下降,偏向更多软性、生活与娱乐化。
2022年度《台湾网路报告》叁考澳洲新闻媒体议价法(news media bargaining code),调查民众对数位平台是否应分润给新闻媒体以及对於拥有数位平台之跨国业者的意见。以上网者为分母,结果显示51.49%支持数位平台应付费给新闻媒体;64.43%支持政府规范跨国平台业者,但不能侵犯言论自由。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陶振超教授说,「台湾民众支持政府应规范跨国公司平台,但言论自由标准不能受到妥协。」他并补充,本次报告发现近半数人对查证假新闻没信心,这凸显「新闻很专业」的事实,政府应积极协助成立优质新闻环境。
即时通讯的同温层有利假消息流窜
报告显示,若不考虑占全部人囗15.70%的未上网者,上网者中99.42%皆有使用即时通讯。即时通讯相对私密、封闭、与熟识朋友互动为主的科技特徵,使得人们较愿意在即时通讯中揭露自己的看法,也因此出现即时通讯的同温层现象,并倾向??避不同意见。据调查,台湾民众在即时通讯中看到与自己立场不同的意见,近八成采取??避的方式(78.85%),这可能阻碍接触多元观点,进一步导致两极化与假新闻、不实讯息的激增。
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董事长胡元辉分享,今年牛津大学对全球40多个国家调查发现,四成民众认为使用社群媒体,最担??的是假讯息,这也是数位平台最令人??虑的课题。社群媒体问题中,处理即使通讯软体中的不实讯息最为困难,「这是私密的对话机制,我们不能介入。」胡元辉认为,这类数位素养问题需进入政策面,比如在108课纲中,增加科技资讯与媒体素养等。
此外,政府也可透过立法,让业者懂得如何发挥其公共责任,包括与第三方合作,对有害讯息进行标记,接受社会监督等。
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林欣吾说,「过去就有不实消息、不实新闻出现,只是数位化加快这些讯息出现的速度。」他认为,大型平台业者应设置内部查证机制,但如何解决查证所带来的成本,实际上如何操作设计等方面仍需讨论。
不只不实消息,即时通讯软体的同温层也可能加强偏见,不利民众了解公共议题全貌,进而难以促进理性沟通的民主审议,值得相关单位关注。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吴齐殷表示,从社会学立场来看,人类进化至今的社会聚集,就是根据同温层而来,反应同质性概念。人类团体形成都需同质性,才能有集体意识产生。但这对人类社会发展也有不利之处。目前可做的,是让各对立方、不同意识形态团体,对所有社会事务都有同样发言机会,未来网路社会,也需有类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