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 BTC)在9月4~6日召開,以「聚焦生醫新智慧,共創產業新格局」為主軸,規劃五大議題,包括全球生醫產業前瞻未來、新創格局、科技人才、法規環境、引資策略等進行主題式討論,今(4日)就「全球生醫產業前瞻未來」、「台灣生醫產業創新格局」及「培育跨領域人才 引領科技整合」三大議題探討,邀請產學醫研各界專業人士給予解析及建議。
|
行政院2018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4日登場,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科技部長陳良基等與會專業人士合影。(攝影/陳復霞) |
今年會議議程除延續去年BTC會議結論外,特別導入數位與再生醫療等新興科技,結合行政院「DIGI+方案」與人工智慧「AI行動方案」,精進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內容,引領台灣生醫邁進數位醫療、精準醫療、大數據結合醫藥研發等領域。會議內容從跨域開發與系統整合的思維著手,強調整合與前瞻的必要,探究未來產業發展策略方向,進而提升整體競爭力。
整合新技術前瞻未來
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表示,兩年前生醫產業可區分為藥品、醫材和社會福祉等大項,而今可見人工智慧(AI)、區塊鏈及大數據對於醫療領域的影響,讓藥品、醫材與健康照護的邊際模糊,現今為網路社會,大數據是王道,台灣需要平台整合多方資源,他認為過去及未來的兩三年會有新的產品及技術出現,新創科技讓台灣更有機會。
在醫療大數據的發展方面,財團法人台灣人工智慧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杜奕瑾表示,AI本身不會有任何結果,必須跨領域結合才能創造價值。AI必須透過資料學習,台灣的全民健保資料如同金山,各醫療院所的病歷、規劃及制度是銀山,若將之形成資訊流,將成為台灣的能量。
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認為生醫產業創新格局在於願景為何?如此才能創造價值及將商品彰顯出來,AI的重點是如何讓機器學習逼近專家的大腦及眼光。
杜奕瑾表示,過去台灣產業其實是偃行理論,大廠有需求,在台代工,遂以硬體代工為主,大家習慣做自己的東西,申請自己的專利,但世界正在改變,預料日後醫材將會出現智慧零組件,學習人的判斷力。
生技醫療產業不同,必須敞開大門與國際大廠結盟合作。未來強調創新、創意以及服務為導向,如何用平台結合臨床需求串接AI分析成為重要議題。
精準醫療與AI已成為醫藥產業發展的潮流所趨,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趙坤山表示,台灣擁有完整的健保資料及約有1.8萬間的基層醫療診所為特色,台灣生技醫療結合AI發展產業等於擁有金山和銀山。
力促精準、再生、數位醫療法規鬆綁
瞄準數位、再生、精準醫療等新興科技,業界呼籲檢討法規鬆綁,以及期望政府可以開放健保資料庫的運用。友華集團總經理暨執行長蔡孟霖表示,所謂的「精準醫療」在於結合數據(資通訊)、檢測(精密機械)、生技醫療(藥品),亦即個人化醫療,主要是找到對的藥。他表示以區塊鏈科技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資料庫具有可行性,可讓病人用平台時透過區塊鏈加密機制,自主將個人資料給予健康資料庫。
科技部將持續廣納產學研醫各界對生醫產業未來發展的建議,以期加速進展的動能,並將與各部會共同合作,創造有利於生醫產業發展的產業鏈及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