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報導,中國大陸近十年在電子業的耕耘成長後,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資訊產品供應國;包括像輕便膝上型電腦、手機、數位照相機等資訊通信產品,在2004年成長46%以上,總金額約1800億美元,美國相較之下,比起2003年成長幅度只有12%,金額約1490億美元。
OECD指出,一直以來中國大陸在製造業上投入的長遠規劃漸有收成,並且逐漸成為大陸經濟成長的核心動力,致使在紡織、製鞋及塑膠業後,經濟價值鏈更擴及精細的電子產業;其中今年五月中國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以17.5億美元收購美國IBM的個人電腦部門,此般特別舉動便能嗅出大陸成為消費電子巨人的野心勃勃。
而在手機、數位相機、無線網路等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大陸也致力推廣自己研發的技術標準,此無異是培養自己成為全球資訊科技產品要角的策略;令人注意的是,這股進步力量背後的推手也包含了一些國外廠商,像是英特爾、諾基亞、摩托羅拉、微軟,和思科等,從十年前只是在策略上取悅大陸到如今的深耘,也都助長了中國資訊產業的進步。
最讓專家憂心的是,大陸在資訊產業的技術進步將帶動國防軍事力量,對此也是企圖保護自己IC設計與製造技術,一些頂尖的IC製造商逐漸避免在大陸設置製造廠,如此一來在組裝電子產品時,大陸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仰賴進口高級晶片,對此大陸也並不後知後覺,許多設備製造商及研究單位都著力往頂尖科技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