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專訪:高通光電科技業務開發副總裁James Cathey
創新手持裝置顯示螢幕省電光源適應環境亮度的MEMS解決方案

【CTIMES/SmartAuto 鍾榮峰 報導】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7431】

結合各種整合型多媒體功能的行動電話,在不同觀賞環境的延伸應用越來越廣,對於傳統手機電池使用造成相當衝擊,電池可用電量與手機耗電量之間的落差愈來愈大,這時手機顯示螢幕的省電優勢、以及在各種光照環境下都能運用自如的顯示技術,便非常重要。

圖為Qualcomm光電科技(QMT)業務開發副總裁James Cathey。(Source:HDC)
圖為Qualcomm光電科技(QMT)業務開發副總裁James Cathey。(Source:HDC)

Qualcomm光電科技(QMT)業務開發副總裁James Cathey表示,手機的語音電話、MP3、FM 收音機與其他功能的耗電量,預計到2015年應該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但頻繁的資料處理、網頁瀏覽與定位導航應用,使得多媒體應用不但需要相當大的處理功率,也會提高使用者觀看螢幕的時間,促使手機用電消耗愈來愈高,例如LCD背光源必須持續開啟,開啟背光源就會減少手機電池電量。手機的「電量缺口」如果無法藉由提高電池電量獲得解決,就必須改善元件的電量使用效率;欲彌補供電量與用電量之間的落差,省電顯示螢幕設計解決方案就非常關鍵。

James Cathey指出,QMT所推出的mirasol顯示螢幕解決方案,便是推動下一世代可攜式裝置多媒體功能省電設計的轉捩點。mirasol顯示螢幕技術採用微米及次微米尺寸的微機電系統(MEMS)控制元件來感測光線。採用干涉測量調節(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IMOD)技術的反射式顯示幕,比其他顯示幕技術的耗電量更低,可有效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同時此款螢幕技術運用周圍光源而無需背光源,即便在大太陽下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另外具備高度反射性功能的mirasol,根據周圍光線環境調整亮度,能讓用戶在不同亮度環境下,依然享有一致的螢幕清晰度,不會降低畫面對比與色彩彩度。

James Cathey進一步表示,mirasol顯示螢幕每個像素都是一個MEMS元件,而每個MEMS元件的作用均是光學共振腔,能大幅反射可見光譜中的特定波長,色彩便由共振腔深度比例所決定。彩色顯影是由數個不同厚度的MEMS元件組成的單一像素所產生。如果共振腔的深度改變,共振波長也會變化,造成顏色也跟著改變。而顯示螢幕底部是一塊玻璃基板,玻璃基板上的薄膜是共振腔室的一面內壁,另一面內壁則是具有高度反射性的薄膜。若以靜電施加於共振腔產生所謂「塌陷」,便呈現在人類眼中的黑色或「關閉」。因此這類像素結構沒有使用到彩色濾光片、偏光板或其他有機化合物,簡單的結構可大幅提高省電效率、螢幕亮度與環境穩定度。

James Cathey強調,目前mirasol顯示螢幕已經獲得Hisense、Skullcandy、Acoustic Research、Freestyle Audio、Foxlink、Cal-Comp、Inventec、Spread Telecom等廠商使用。mirasol顯示螢幕的省電效能,將可促成許多新式應用功能,替手持式裝置產業設計人員提供更大的自由彈性,並可增加電信營運商的營收。mirasol顯示螢幕不僅是一項革新技術,也是各類創新應用的源頭,更是新穎設計風格的展現。

關鍵字: MEMS(微機電Qualcomm(高通James Cathey  電子資材元件  影像感測 
相關新聞
高通與中華電信簽署合作備忘錄 打造能源節約5G綠色網路
高通:生成式AI已落實於處理器 下一步將是使用場景和應用發展
高通推出新款XR單晶片平台 加速推動混合實境體驗
醫護無遠弗屆 華碩與高通啟動遠距醫療照護計畫
高通加入Eclipse基金會和SOAFEE 加速推動軟體定義汽車技術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開啟邊緣智能新時代 ST引領AI開發潮流
» 為次世代汽車網路增添更強大的傳輸性能
» 智慧控制點亮藍牙照明更便捷
» 適用於整合太陽能和儲能系統的轉換器拓撲結構
» ST以MCU創新應用潮流 打造多元解決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4.230.8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