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路咖啡店」的創立,早在1996年就萌芽了,當時雖然也頗為新奇而轟動,但是卻因為沒有特別的實用性,所以一般而言經營起來都很辛苦,大部分都不堪長期虧損而結束營業。最近街頭上網路咖啡店卻又風行了起來,而且這一波來勢洶洶得很,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充斥在整個大街小巷中,其中有大型連瑣式的經營者,也有個別經營的小店;店裡頭的裝潢也各有不同,有的氣派輝煌上下數層樓就像KTV店,有的只是像小吃店般簡單地把電腦排排坐而已,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網路咖啡店這麼受歡迎呢?還記得沒多久前才風行一時的葡式蛋塔嗎?當時每天都吸引一大推人排隊買蛋塔,許多人看到這樣的商機,也都紛紛投入開葡式蛋塔店,沒多久也是大街小巷都在賣葡式蛋塔了,如今卻看不到半個蹤影,現在的「網路咖啡店」會不會步蛋塔店的後塵呢?
我們仔細分析起來當會發現,儘管網路咖啡店與葡式蛋塔店都是一窩蜂,但是本質上卻有極大的不同;因為葡式蛋塔本身很單純沒什麼花樣可言,而網路咖啡店雖然也不是什麼高科技,但是卻有豐富變化的內容,加上其中不同的經營模式還可能隱藏了某些玄機,難怪擁有致命的吸引力而讓人流連忘返。問題就出在這些玄機上面,本來網路咖啡店的意思就在於讓人有一個上網的場所,順便賣賣飲料罷了,但是之前ISP的供應很方便,想要上網的人買個帳號在家隨時可以上網,不必出外勞累;至於要喝咖啡?單單台北地區的大型咖啡連鎖店就有十幾家,丹提咖啡、星巴克咖啡、羅多倫咖啡、西雅圖咖啡...等等,如果再加上網路咖啡,那麼台灣應該可以稱做咖啡王國中的王國了。
所以現在網路咖啡店的名稱,其實與其經營的內容不大相同,這是值得相關單位要特別注意的一件事。既然ISP的供應不缺,咖啡飲料店也是到處林立,而現在網路咖啡店還這麼多,那麼業者為了生存必然花招儘出,再加上其他參一角來掛羊頭賣狗肉者,久而久之網路咖啡店將成為治安的一個死角。為什麼他們都可以堂而皇之的自稱為網路咖啡店呢?就因為利用網路這種新科技的開放性與無遠弗屆的本質,所以參與的份子儘管複雜且遍及各行各業,卻都可以隱藏在「網路」的名稱下魚目混珠,甚至為所欲為。
政府或相關單位,乃至於正派的網路咖啡經營者都應該正本清源,否則最後整個社會都會因此受到很大的傷害。例如像是提供線上遊戲的網路咖啡店,就是類似過去的電動遊戲店;提供交友聯誼的網路咖啡店,可能要以Pub或酒店來稱之,如果有仲介的服務,那可能還是婚友社了,這都要特別的規範;另外,還有色情仲介的網路咖啡店,雖然是目前不合法的營業項目,但也是要以色情業來稱之才妥當。以前,有人問孔子如果為政時,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麼?孔子就簡單回答他說:「必也正名乎!」相信不論是站在規範角色的政府部門或站在業者事業的前途來看,網路咖啡店都應該各各正其名來經營吧!
網際網路自從風行以來,至今仍就是亂象不斷,這都是因為找不到自身定位的緣故。許多披著網路外衣的網站經營者也好、各類實質產品也好(如網路冰箱之類),起初都因為沾上網路的邊而有一些短暫的利益,但是沒多久新鮮感一過,還是得回到其原來的本質,因為他既不是高科技,也不一定先佔就會先贏。所以網際網路才會帶來一股似乎令人期待落空的現象,現在到處林立的網路咖啡店雖然本質上與葡式蛋塔不相同,但是也不要把自己扯上網路高科技,畢竟是什麼就是什麼,否則網路咖啡賣完了,就只好另立名目賣網路「泡沫」紅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