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Uhnder完成C轮融资 加速从类比向数位雷达转型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3247】

以数位感测颠覆行动交通市场的Uhnder今日宣布,於2020年11月底定4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在新加入和既有投资者的共同支持下,本轮融资由Uhnder最新的客户暨夥伴Sensata Technologies领投。Sensata有意将Uhnder的数位成像雷达晶片运用在其作为关键供应商的市场上,包括矿业、农业、航空和营造业。相较於目前的类比雷达科技,Uhnder提供的数位4D软体定义成像雷达科技,可提供更强大的效能。特别是对於自动驾驶车辆产业,此发展标志着重大进展,可增强分辨率和侦测能力,提升人员、道路与城市的安全性。

Uhnder最新轮融资为先前的几轮添加柴火,包括2017年由Sands Capital Ventures领投的A轮融资,以及2019年由Khosla Ventures领投的B轮融资。Uhnder总共募得超过1亿4500万美元的融资,其来自业界领先的创投公司、关键客户、终端用户和半导体策略合作夥伴,包括Magna、Khosla Ventures、Sands Capital Ventures、ACME Capital、Lockheed Martin、上汽集团,以及新加入的投资者益登科技、TDK Ventures和Qualcomm Ventures。这些支持有助於强化Uhnder在下一代汽车雷达系统落实差异化的策略地位,加速公司为客户提供效能显着提升的感测系统解决方案。

Sensata Technologies执行??总裁暨技术长Steven Beringhause表示,作为客户和策略投资者,乐於与Uhnder合作。其感测系统将布署在全球的各种应用中。能够支援拥有更高效能的数位雷达之技术演进令人兴奋,可让其客户为终端应用提供更隹的安全性。

Uhnder首创、全数位4D软体定义成像雷达技术,使用数位编码调变(DCM, Digital Code Modulation)取代传统的类比频率调变。这种突破性的架构实现了无与伦比的角分辨率和抗干扰性。Uhnder运用DCM还可以实现高对比解析度(High Contrast Resolution; HCR),解析出传统雷达感测器在过去侦测不到的并列物体。需要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最隹雷达的客户,正推动对Uhnder晶片与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

Uhnder执行长Manju Hegde表示,很高兴看到投资者和市场对数位雷达产品反应热烈,这将帮助客户将行动性(mobility)提升到新的层次。透过HCR可以提早侦测到被卡车或休旅车遮蔽的自行车骑士、孩童或行人,以便车辆进行闪避。

领投B轮的Khosla Ventures执行董事Sven Strohband表示,Uhnder的4D感测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快速侦测、追踪并产生障碍物的数位影像。对Uhnder的投资将使市场对自驾运输的实现更为触手可及。

领投A轮的Sands Capital Ventures执行合夥人Ian Ratcliffe表示,不仅仅是车辆,万物自动化的时代已经来临。Uhnder开创性的数位软体定义雷达,使客户能够根据应用的独特功能快速将感知堆叠客制化,预期这将激发一连串的创新。

Uhnder的旗舰产品Voxel预计在2021年进行生产并获得车用认证。

關鍵字: 数位雷达  自动驾驶  Finansman  Uhnder  益登科技 
相关新闻
益登科技携手Silicon Labs前进印度 推广创新无线连接技术
Enovix签署协议为混合实境头戴式装置提高电池效能
IDC:2027年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营收将突破85亿美元
Durr和R&S合作开展ADAS/AD功能测试 适用於终检和定期技术检验
[CES] AMD以先进AI引擎及增强车载体验重塑汽车产业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使用PyANSYS探索及优化设计
» 隔离式封装的优势
» MCU新势力崛起 驱动AIoT未来关键
» 功率半导体元件的主流争霸战
» NanoEdge AI 解决方案协助嵌入式开发应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P40QQO0STACUKZ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