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機器手臂整合到生產線上,是運動控制系統發展的趨勢之一,不過機器手臂與傳統運動控制最大的不同,在於整合度問題,以終端使用者的角度來看,相較於運動控制系統仍需要進行與應用環境間的整合規畫,整合度較高的機器手臂當然較受使用者的青睞;但相對來說,以設備商的角度來看,同樣由於它的整合度「太高」,對於應用的發展彈性當然較為弱勢。
|
/news/2018/11/23/0903282830S.jpg |
針對機器手臂的應用侷限,業者指出,以目前的技術,機器還是只適合應用於部份製程,像是精細加工或是陣列加工等需要產能的部分,仍會是應用運動控制設計,機器手臂的主要應用環境,應該仍是在取代人力的面向為主,本來不會應用人力進行加工的部分,應用機器手臂可能也無法產生效率。
對設備的擴充來說,由於機器手臂的作動設計已經固定,在產能調整上缺乏彈性,靈活度因此降低,代價也跟著增加,因此導入機器手臂的應用,多以常態化及量大的工作需求為主,業者指出,未來在機器手臂設計上,如何讓它「更接近人」的運作模式,將會是發展的重要課題,此外,由於在系統同步上需要更穩定的互動,運動控制與機器手臂、視覺及感測器等其他裝置的整合,在通訊介面上將會是自動化廠商下一階段面臨的重要課題。
就市場觀察可以發現,業者普遍認為目前台灣的產業用機器人市場需求,仍以IC產業為主,包括在平面顯示器、半導體產業的生產製程中,以無塵室設備應用為主,集中於玻璃基板/晶圓之製程間取放與搬運;太陽能產業使用機器手臂,以取放電池、單/多晶矽晶圓;在電子零件組裝業應用也備受重視,尤其在工資預期上漲壓力下,該領域的系統組裝機器人應用潛力大。
國內外研究機構看好電子電機產業用機器人的應用機會,係來自於以下產品需求特性與製造能力提升的挑戰:產品多種少量所導致彈性生產需求、產品生命週期持續縮短、技術人力缺乏及工資上漲速度快、上市時間壓縮、更專業、精密與複雜的製造流程、品質更穩健可靠度更高之製程要求、綠能與環境規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