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產業需要融入「軟體」、「應用」與「社群」的元素,才有創新的力量。台灣的硬體產業如何創新並尋找新的機會,開放硬體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台灣硬體業者,在開放硬體運動上,也能扮演重要的角色。以下以簡單的10個觀念,協助台灣硬體廠建立開放硬體專案。
第一:提供硬體元素 (Hardware Components)
以Arduino社群為例,它提供一個可供硬體愛好者「DIY」的元素,愛家利用Arduino提供的硬體來連接週邊裝置,例如:電器用品,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由開放硬體計畫由銷售的硬體,以簡單易用為原則。
第二:整合式開發工具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除了有簡單好用的特性外,軟體也是一大關鍵;最重要的軟體莫過於開放工具。目前開放源碼的軟體開發工具眾多,如果可以讓硬體的開發工具更容易上手,使用並整合至現有的開發工具,肯定是最佳的想法。
第三:決定程式碼授權與內容授權條款 (FLOSS & CC License)
開放源碼(FLOSS)的眾多授權條款中,GPL(v2/v3)、BSD系列、Apache 2.0與MIT條款都是主流條款,也廣為使用。內容的授權條款則是以創用CC(Creative Commons)系列為主。不管是開放源碼、開放硬體、開放設計或開放內容,都要以這些授權條款為主。
第四:創造獨有精神象徵 (Symbols)
象徵可以是口號、符號、圖形等,或是建立完整的CIS系統。但是,若是借開放名義,行商業之實,很容易產生反效果。因此,並不建議基於企業現有的 CIS 系統,來進行這項活動。
第五:扮演適當的身份 (Sponsor is good)
如上述所提,勿假借開放名義行商業之實;但是,並不是要企業扮演慈善家,只有付出或貢獻,企業透過開放硬體社群,目前是為了創造新的商業機會。開放硬體運動是雙向的,硬體廠有貢獻,當然也可以有收獲,以「贊助商」的角色協助營運,並扮演初期創辦者的角色,都是很好的做法。
第六:社群經理人 (Manage Results not People)
從企業是開放硬體計畫的「成立者」來看,急於將社群的產出,連接到企業商業利益, 將很容易出現「控制」社群的行為。硬體廠需要了解的是,在開放硬體的計畫裡,沒有經理人:沒有任何計畫需要被管理,沒有任何社群的自發活動需要被管理。
社群與商業利益的良好結合,會是社群能長久經營的關鍵;這項工作也需要專業經理人,但經理人不是駐守在社群裡,而是在企業內部。因此,這裡指的社群經理人,並不是管理社群的人,而是善於收劍社群的產出,將之轉化為商業模式的專家。
簡而言之,企業內部的社群經理人,在於管理產出物,而不是社群本身。
第七:建立銷售管道 (Create Disty & Resller Program)
硬體要容易取得,這是開放硬體計畫很重要的事情。硬體不像是軟體,軟體可以很容易透過下載取得。因此,為你的實體硬體建立銷售管道,將是很重要的工作。
開放硬體社群會願意付費購買硬體,供應商當然也可以從中得到合理利潤;只要一切合理,以商業方式銷售硬體,是應該要鼓勵的作法。這是一種正面的循環,硬體廠可以創造合理利潤,玩家又能以合理價格取得硬體。
以 Disty & Reseller Program 來說,建議可以連絡區域性的代理商或代銷商,目前網路上有許多社群導向的線上銷售公司,這些都是第一優先的建議名單。
第八:獨立網址 (Create .org/.com)
為開放硬體計畫創造獨立的網站,當然也要為它申請獨立的網址。這點很重要,因為關係到未來行銷或是PR工作。獨立網址,也更容易讓人留下最佳的第一印象。
第九:了解OSHW文化 (Read OSHW)
閱讀OSHW(Open Source Hardware)的官方網站,了解OSHW的定義、歷史活動以及成功案例,都是了解開放硬體文化的作法,但都比不上實地參與更有效。要建立開放硬體社群,就不能只是紙上談兵,就算沒有經驗,也要起身而行,求教有經驗的社群,做學做邊又何妨。
第十:確實開放 (Completely Open)
相信這是台灣硬體廠內心最掙扎的一點,確實開放,代表要以「創辦者」與「贊助者」的心態,充份開放足夠的技術資訊,例如:Schematics、BOM、Gerber 等,儘量不要讓開發者面臨技術資訊不足的困境。
如果有商業機密的考量,當然可以選擇不公開技術資訊,因為這也是一種正向循環,可以讓硬體廠在商業上得到保障,又能尋找新機會。因此,確實開放的定義是:選擇能「充份公開」的「部份」。( 作者:Jollen Chen)
(Source: Jollen’s Blog)
(本文經仕橙部落同意轉載到CTimes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