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AOI蒐集全製程資訊 加速傳產數位化轉型 (2020.10.07) 隨著工業4.0智慧製造潮流推動下,不僅可藉此檢測產品尺寸、瑕疵之餘,還要針對每個生產步驟檢測並蒐集資訊,納入AI加值應用。 |
|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科技業 TrendForce提供深度評析 (2020.02.14)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對科技產業的影響,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及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整理截至2020年2月14日各關鍵零組件及下游產業的狀況,分析如下:
半導體
在晶圓代工方面 |
|
宇瞻XR-DIMM通過RTCA DO-160G航空機載設備測試 (2019.08.22) 工控儲存與記憶體領導品牌Apacer宇瞻宣布,最新強固型記憶體XR-DIMM率先通過美國RTCA DO-160G測試,成為全球首款具航空機載設備認證的工業級記憶體模組。宇瞻XR-DIMM針對高度震動的應用情境設計,嚴守工規記憶體模組最高可靠度,目前已送樣全球知名國防、車載客戶,未來可望躍上天際,搶進航太產業供應鏈 |
|
友達Mini LED電競液晶面板將現身Touch Taiwan 2018 (2018.08.27) 友達光電將於Touch Taiwan 2018展出系列全平面無邊框電競監視器面板,包括大尺寸65吋UHD 4K(3840 x 2160)BFGD大型電競顯示器面板(Big Format Gaming Display),採用Mini LED背光技術之超高亮度、高動態對比UHD 4K電競監視器 |
|
Micro LED供應鏈積極投入研發 掌握關鍵技術、製程專利 (2018.07.27) 台灣面板供應鏈如聚積、友達、錼創等,皆投入Micro LED的技術研發,積極搶攻下世代顯示技術的市場。 |
|
抓住電動車馬達的三大發展趨勢 (2018.06.06) 電動車的關鍵零組件之中,以電池、馬達與電控模組最為主要。目前成本最高的是電池的部分,至於馬達則是台灣的擅場。 |
|
友達展示Mini LED背光面板 搶攻高階應用 (2018.05.22) 友達光電今日宣布,將於2018 SID顯示週 (Display Week 2018)展出全系列採用Mini LED背光技術之電競監視器、電競筆電及VR頭戴式顯示器面板,以超高亮度及高動態對比,搶攻高階電競及利基型應用市場 |
|
SCREEN攜手清華大學啟動電子束直寫微影試產 (2018.04.26) SCREEN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 Ltd. (SCREEN)與臺灣國立清華大學(NTHU)在啟動12英寸矽晶圓巨量電子束直寫微影(MEB12)計畫的慶祝儀式上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MoU)。
NTHU將與國際半導體設備和軟體供應商聯手成立第一家巨量電子束直寫(MEBDW)創新性半導體產學聯盟,旨在開發頂尖的無光罩微影技術 |
|
TrendForce:2017年全球LED廠商加速轉入利基型應用領域 (2016.12.13) 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LEDinside最新研究顯示,2016年全球LED市場產值達148億美元,年成長3.4%。展望2017年,LED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廠商將加速轉往小間距顯示螢幕、紅外線及紫外線LED等利基市場以求獲利,預估2017年全球LED市場產值將達154億美元,年成長4% |
|
LED產業競爭劇烈 廠商轉往車用利基市場 (2015.12.22) LED產業競爭擴大,廠商紛紛轉向利基型應用,而車用LED則為其中少數量與價皆能維持的藍海市場。根據LEDinside最新2016 LED供需市場趨勢報告顯示,今年車外照明用LED市場產值預估可達12.1億美金,2020年可望來到22.9億美金,年複合成長率為8% |
|
由Windows 7的衝擊看觸控產業發展趨勢 (2009.12.08) Windows 7作業系統應被視為微軟其中一環布局,希冀以雲端服務整合各種顯示介面,輔以多點觸控(Multi-Touch)人性化使用介面。微軟更意在營造觸控發展環境之標準平台,將傳統觸控運作模式轉化為應用程式開發業者、系統開發業者及硬體開發業者三者合作的模式 |
|
智原獲ARM授權 開發處理器新市場 (2007.02.08) 智原獲得ARM926EJ-S微處理器及ARMv5TEJ指令集授權,將針對嵌入式、網路及多媒體等應用,開發新一代處理器。據智原計劃來看,支援0.13微米與90奈米製程技術的ARM926EJ-S處理器,將分別於2007年第二季與第三季分別問世,ARMv5TEJ指令集為基礎,並由智原自行開發的FA626TE處理器,亦將於2007年第三季問市 |
|
軟性顯示器發展概況 (2007.01.24) 近年來,各國正積極整合產官學研的資源,並規劃施行跨國性聯盟合作計畫,研發適當的軟性顯示器技術及其應用產品。但以產品開發的角度看來,在短期內以目前的軟性顯示器技術而言,仍無法撼動既有顯示器市場的規模,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 |